如何抓住“碳汇”商机

网站首页    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如何抓住“碳汇”商机

  《京都议定书》中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主要分为森林碳汇、草地碳汇、耕地碳汇、海洋碳汇和人工碳汇五种类型。2022年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全面铺开的第二年。面对艰巨任务,全国政协委员针对“碳汇”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议。
  杨忠岐:加强森林碳汇计量方法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林科院首席专家杨忠岐建议,加强我国森林碳汇计量方法研究,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稳步提升,但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碳汇计量和监测方法,导致我国森林碳汇量被严重低估,一些森林碳汇资源并未被统计其中。“森林全口径碳汇”方法能更全面地评估我国的森林碳汇资源,避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被低估,彰显林业在“双碳”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杨忠岐建议,相关部门重点支持林草全口径碳汇研究,研究出一套国际国内普遍认可和接受的科学而精准的碳汇计量方法,为我国的碳汇量计算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把专项林业贷款向林草全口径碳汇研究倾斜,将林草全口径碳汇造林纳入林业示范项目给予扶持。
  他还建议,加强对现有野外生态综合监测站的建设支持力度,全面提升观测能力,为国家提供准确、可靠的林草碳汇基础数据。
  张海文:推动海洋领域实现“双碳目标”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张海文带来了一份关于制定海洋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相关政策法律的提案。
  海洋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每年可吸收30%以上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是世界公认的蓝色碳库。
  提升海洋在促进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的贡献,提高海洋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不断增强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海洋治理中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至关重要。
  对此,张海文提出建议,一是在国家战略和政策顶层设计方面,应制定海洋领域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政策和国家行动方案,加大海洋领域的应对举措和贡献,为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促进蓝色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战略指导和政策依据。
  二是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面,应加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治理的立法。例如,研究制定“海洋经济和科技发展促进法”。通过立法,确定在新发展格局及“双碳目标”下推进海洋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战略方向。
  王召明:摸清草原碳汇家底是当务之急
  我国草原面积广袤,草原固碳潜力巨大,但目前还没有出台像“森林碳汇”这样相关的标准,没法对资源进行核算、评估。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蒙草生态董事长王召明建议,加速推进草原碳汇标准体系建设,开展草原碳汇评估,提升草原碳汇增量,实现草原碳汇补偿机制,支持草原碳汇经济发展。
  他认为,政府、研究机构、企业等可以联合起来,建设国家草原碳汇标准体系,核算草原碳汇价值、支撑草原碳汇开发和利用。
  王召明还建议建立草原碳汇基金,支持草原碳汇经济发展。
  具体做法可以分为:建立草原碳汇经济和草原碳汇试验示范区,用于草生态保护修复,牧民可以将草原碳汇作为贷款融资的条件;将草原碳汇基金投向科研领域,加快草原碳汇标准和方法学的研制以及绿色技术提升;建立草原碳普惠机制,让全社会参与到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中来,积累碳积分、碳信用,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
  沈南鹏:算好碳中和布局“三本账”
  “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变为当地人民的金山银山,让保护环境者不吃亏,在生态保护补偿方面,仍有不少大文章可作。”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和创科香港基金会主席沈南鹏这样说。
  沈南鹏以《算好区域碳中和布局“三本账”协同推进减碳和东西部协调发展》为题,进行了大会发言。他表示,为更好发挥碳中和作用,减少东西部差距,需重点算好“三本账”。
  一是算好“西能东输”的经济账,把西部地区的清洁能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二是算好“产业转移”的效益账,不让西部在“存量减碳、增量避碳”的产业发展中掉队。面对碳排放约束,西部如何在产业转移中做到既接得住、更接得好,是时代出给我们的一道考题。
  三是算好“固碳增汇”的生态账,打通西部“点绿成金”的转化通道。
  沈南鹏表示,西部的森林、草原、湖泊、湿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有一定的固碳潜力,广袤的沙漠戈壁更是重要的风光发电基地。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变为当地人民的金山银山,让保护环境者不吃亏,在生态保护补偿方面,仍有不少大文章可作。

2022年5月31日 16:26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