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面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

网站首页    苗圃苗木    北京全面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

3月3日是第十一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举办了主题为“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的宣传活动。活动现场,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积极探讨数字科技 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创新,并展示了红外相机、无人机等最新的野生动植物智慧监测设备。

 

构建智慧保护体系助力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

 

活动现场,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于2023年底启用的AI“鸟口调查员”——智慧鸟类监测系统,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它可以通过捕捉鸟类的叫声和视频进行智能分析,准确判断出野生鸟类的种类,为北京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更加详细的数据支撑。而这类智慧监测技术设备,将在未来首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大展拳脚”。

 

近年来,随着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北京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不断提升。据统计,全市已记录野生动植物2600多种,包括陆生脊椎动物608种,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8种;维管束植物208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北京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三级调研员纪建伟介绍,为了更好地保护北京的野生动植物,市园林绿化局积极引入先进的数字科技,在全市推广“声纹识别”智慧监测系统、“卫星跟踪器”智能追踪系统和物种识别技术等,实现对部分野生动植物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有效提高了野生动植物活动的监测精度和效率。

 

生态优先

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

 

近年来,北京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全方位推进。全市先后建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分布相对广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使全市90%以上的国家和地方重点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目前全市湿地总面积已达6.09万公顷,为北京近50%的植物种类和76%的野生动物种类提供了生长栖息环境。

 

与此同时,北京市还结合绿化造林工程积极营造生物多样性设施,2023年共建设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125处,营造绿隔郊野公园自然带20处,促进人工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补充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迁地保护全面加强,国家植物园的挂牌加强了对百花山葡萄、北京无喙兰等珍稀植物的保护研究工作。同时,野生动物救护体系持续完善,目前在全市12个区共设立了15个野生动物临时收容救护站,救治动物3700余只。

 

部门联动

为野生动植物安全保驾护航

 

近年来,北京市相继发布了《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文件,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据悉,未来北京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将以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根本,以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为核心。全市将开展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状况普查,编制全市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和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同时,在候鸟迁徙期,组织力量重点加强对候鸟繁殖地、迁飞停歇地、迁飞通道等集中分布区域开展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运输、售卖野生鸟类等违法行为。

 

据了解,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通过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智慧化数字化监测系统、远红外相机、大数据+物联网、物种AI识别等数字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有效强化了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所列物种进出口的规范化管理,提升了野生动植物日常巡护及监测保护工作的效率,阻击了互联网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拉近了公众与野生动植物的距离,推进了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的不断建设和完善,我国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实现稳中有升。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从20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长到近1900只。朱鹮由发现之初的7只增加到万余只。野生攀枝花苏铁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23.4万株增加到目前的38.5万株,成为欧亚大陆自然分布纬度最北、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株数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天然苏铁群落。同时,持续开展德保苏铁、杏黄兜兰、报春苣苔、猪血木等206种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工作,对华盖木、云南蓝果树等多个物种实现了回归后的管护与监测。华盖木从6株增加到1.5万多株;被发现时仅存3株的百山祖冷杉,目前已野外回归4000余株;被发现时仅存1株的普陀鹅耳枥,目前已培育人工苗数万株,野外回归4000余株。

 

h14274a.jpeg活动现场

 

(本文图片来源:何建勇)

 

 

2024年3月18日 16:16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