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艺,是插花艺术中的匠人风骨

网站首页    花店花艺    撒艺,是插花艺术中的匠人风骨

  在传统插花界,很少有人不知道张超老师。“传统插花”及“插花撒技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插花花艺大师、东方撒艺传统插花学校创始人。
  他入行早、钻研深,曾跟随中国插花花艺资深大师王莲英、秦魁杰,参与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插花博物馆、接待世界各国元首等重大场合的插花创作活动。
  他身上最显著的标签是:几乎是唯一一位从插花技艺入手,建立插花艺术风格、传播插花文化的老师,这种插花技艺就是“撒”艺。

少年学习绘画,青年师从大家

  张超成长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农村,村子临河而建,群山环绕。跟很多男孩子不同,他天性敏感而手工精巧,喜欢栽花种草、做手工、画纹样。上学后,他开始学习美术绘画,毕业后在家乡的美术厂上班。
  “那时候,每天画人、画花、画山水,日复一日接受中国画的熏陶,于是那些萦绕在眼前、心头的自然万物,变得更具美术感,更加意境化。”回忆起那段时光,张超不无怀念和感慨。
  1986年,美术厂倒闭,张超开起了花店。他经常买来一些插花书籍自己研究,其中就有北京林业大学王莲英教授的著作,内容深深震撼了他。“在我看来,插花是一门将美术和花卉植物几乎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人们可以遵循自己的精神思想组织花朵的空间、色彩和文化内涵。”张超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为对插花的热爱,他毅然离开家乡,来到北京,拜在王莲英大师的门下。
  “王老师对我说,传统插花看起来简单,上手却很难,初学者容易眼高手低。学传统插花,必须心平气和,不求功利。”他明白,这是因为当时很多人认为传统插花是阳春白雪,浅尝辄止,很少有人愿意“浪费”更多时间钻研提高。
  而在张超的眼里,传统插花不仅是一种技艺,更多的是民族文化、高雅艺术,是要用一生用心钻研的美好事业。自此,他跟随王莲英、秦魁杰两位老师,为各种国家级的活动创作插花。

撒艺中体现了传统工匠精神

  东方撒艺,是张超在2006年建立的品牌。撒(sà),是中国传统插花中专门用于固定花枝的工具,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最早提出。在传统插花研习的过程中,张超对这门技艺情有独钟,“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想着”。
  李渔的文字中,并没有明确说明撒的完整形象,所谓“或扁或方,或为三角,但需圆形其外,以便合瓶”。后人反复推敲,得出撒的许多制作形式,诸如一字撒、十字撒、V字撒、井字撒等。而张超在多年的研习中,又独创了很多撒的技法。
  自体撒是利用未切断的花枝作为撒的主体部分。天然撒,是天然随机造型、不做任何加工组装、未作归类的撒的统称。挤束撒是由一根或多根撒枝,通过捆绑、挤压等收束作用来固定花枝的撒。拱桥撒,基础原理来源于T形撒,因为它长枝拱起,脱离水面,犹如拱桥。占景撒,顾名思义,名字来源于五代郭江洲的“占景盘”。“郭江洲有巧思,多创物,见遗占景盘,铜为之,花唇平底,深四寸许,底上出细筒殆数十。每用时,满添清水,择繁花插筒中,可留十馀日不衰。”大量未作分类的组合撒,则称为自由撒。
  令张超执着忘我研究多年的这门撒的技艺,到底有多大的魅力呢?
  张超说,撒造型纯粹、无需掩藏;尊重花材、物尽其用。木本茎干上剪切下来的枝条,同时就能用于做撒固定,不单随取随用,而且形式上浑然一体。通过灵活的搭配组合,调整结构形式,能够适应不同的容器。
  古代插花的“随意抛”,是指留孔的瓶插,并没有掩藏底座工具的需要。清代沈复描述的定枝器,已经清晰地表达了插花创作者对裸露的基座很不欢迎。现代插花创作中大量使用花泥,掩盖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植物或大片叶子遮挡,虽然便利,但也往往是创作观感中减分的一项。
  撒是传承中国传统插花的重要元素,是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体现,是凝结在插花作品中的艺术家风骨。

文化遗产需代代传承

  在张超之前,几乎没有人对撒艺重视到如此程度。而在张超的多年研究之后,他在撒艺方面的成果也一件件呈现出来。
  2020年,《中国撒艺:传统插花技艺必备手册》出版,可以说是张超撒艺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并将形成系列书籍,陆续出版。
  另外,他还完成了两件大事:第一,东方撒艺团队的“传统插花”项目与“插花撒技法”项目分别在北京市朝阳区和怀柔区申遗成功,这是政府层面对撒艺研究的肯定。
  第二,东方撒艺和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东方撒艺花卉产业学院,专门培养传统插花艺术与技能人才。由中国插花花艺资深大师王莲英担任终身名誉院长,这也完成了王莲英、秦魁杰和张超师徒们多年来想要回报师恩的夙愿。
  “撒艺,在插花花艺行业、大中专院校的相关专业、各类竞赛与展览中,越来越被重视。”张超对此特别欣慰,但他也清楚地看到,由于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和特色并没有在全行业形成清晰一致的认识,撒艺作为其中的一个技法门类,在认知和技术上的混乱,也是现阶段不可避免的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就决定了它如果得不到一代一代的传承,便会逐渐被人淡忘,逐渐消亡,这将是一个民族的损失,也是世界的损失。”张超诚恳地表示,这些年奔波劳碌,几乎没日没夜地为传统插花燃烧生命,就是希望能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把祖先的艺术发扬下去。就像恩师王莲英教授、秦魁杰教授说过的一样:通过一代代人的不断努力,让中国插花艺术重新屹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


张超与中国插花花艺资深大师王莲英教授



2021年4月8日 10:39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