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壮苗的几个要点
学会观察
苗木生产者需要走到哪儿观察到哪儿,随时观察随时记录。观察叶片是否正常生长,凡是叶片发黄、叶面不展、回芽、畸形,均为不正常生长;观察茎秆是否正常生长,凡是茎秆发黑、出现油浸状、皱缩、出现菌斑即为不正常生长;观察根系,没有新根长出,根毛腐烂,根部发黑即为不正常生长。白根有劲,灰根有病,黑根送命。
学会分析判断
1.两类情况要分清———局部问题和系统性问题。
由于病虫、机械损伤、日灼、严寒、触杀性药害等原因造成的,属于局部问题。由于内吸性药害、肥害、水分过大、所有根系问题等原因造成的,属于系统性问题。在实际生产中,最致命的往往是系统性问题。
2.我们经常说一些词语,如归根结底、根深叶茂、根本、人没脸树没皮百法难治等,既形象又点到了事物的本质。比如“根本”这个词,即以“根”为本,没有良好的根系,植物不可能健康生长,又如“根深叶茂”这个词,根不深叶片一定不茂盛,叶片不茂盛说明根系一定不好。
3.什么原因导致根系长不好,这就是我们必须分析的问题。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土壤透气性。土壤透气性好,根系发达,根深叶茂;土壤透气性差,根系生长受阻,严重时还不能长出新根,更严重还会出现烂根。根系坏死,苗子也就完了。
4.什么原因导致土壤透气性差呢?主要在于基质和浇水。
基质透气性好,水分很快渗出,即便浇水稍勤,对根系影响也不大。比如露天放置的基质盆花,主要矛盾是干旱和及时施肥的矛盾。
基质透气性差,水分难以渗出,浇水稍勤就会影响根系生长。浇完水5天内,因为水分过大透气性差,根系基本不会生长,甚至沤根,根系停止生长的时候,叶片不会生长,沤根之后,叶片也开始受到损伤。根系受损,叶片就会出现上述不正常现象,茎秆的皮层就会出现失水,就像人上火后容易感冒,实质是植物抵抗力大幅度下降,环境里存在的弱寄生菌入侵植物导致病害。
5.出现问题后要标本兼治。
我们看到的黄叶、发不出新芽、回芽、叶面不展、畸形就是“标”,就是表面现象,就是植物语言。而根系生长受抑制甚至受损是“本”,是导致所有不正常现象和弱寄生病害发生的根本原因。
根系受损伤以后,吸水量下降,吸肥量下降,但地上部分的茎叶蒸腾量没有下降,持续下去,植物体就会被抽干,先后表现出叶片发黄、叶片脱落、回芽、茎秆从上到下逐渐失水干枯,同时伴随病害的发生,加剧植物死亡。
苗死苗活在于水,苗壮苗弱在于肥。所谓标本兼治,就是既要防病治病防止情况恶化,又要通过修剪等措施减缓植物失水的压力,更要解决根系的问题。
6.解决植物根系的问题,就是解决根际环境的问题,就是解决根际土壤的问题,就是解决浇水是不是合理的问题。
抓土断墒(根际位置的土壤或者基质),是合理浇水的前提,不旱不浇,浇就浇透,一定要注意“浇透水”不是“浇过水”。
大家经常忽略一个信息,就是水会自己下渗,并不是直接浇透才算浇透,营养钵里上面二分之一浇透,水通过下渗湿润了下部的二分之一,这是浇透。直接浇透事实上都是“浇过水”。
不同的基质做到浇透水,可能是浇透二分之一,也可能是浇透三分之一,还可能是浇透三分之二,绝对不是从上到下一次性浇透,经验需要大家进行实地总结。
7.关于抓土断墒,只有在“手抓成团,无明水流出”的情况下,最适合根系生长。随着水分含量的提高,根系会逐步出现生长速度减缓、停止生长、根系受损、沤根等不良情况。同样,随着水分含量的降低,根系会逐步出现生长速度减缓、停止生长、根系受损、根系旱死等不良情况。
8.做好抓土断墒,才能做到合理浇水,只有合理浇水,才能维持植物生长的生命活力。基质配置或者整地,一定要合理施足底肥;苗木移栽,一定要合理修剪缩冠,挖大树穴;盆花移栽,第一次浇透水必定加杀菌剂和生根剂。
合理施肥,是指施肥浓度、施肥配比、施肥间隔时间要合理,不能出现肥害。发现病虫,及时防治,防止病虫削弱苗木的生长势。及时除草,防止杂草与苗木争夺营养。
(作者系河南省莱恩坪安园林植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