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哪些植物能固碳,怎样种才能效果更好?

网站首页    风景园林    “双碳”目标下,哪些植物能固碳,怎样种才能效果更好?

  上海常见园林植物碳汇数据库近日发布。这是上海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科研团队,对215种上海常见园林植物(108种乔木、70种灌木、10种藤本植物、14种地被草本植物和13种竹类)的固碳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历时16年的科研成果。
  排在第一梯队的植物,每天能固定500克以上的二氧化碳、释放360克以上的氧气。据了解,这是目前国内植物种类最多的园林植物碳汇数据库。
  “双碳”是当下中国的热门词汇,而植物能够固碳,这让园林行业有了底气和干劲。对于种什么植物、该怎么种,才能取得更好的固碳效果?科研数据最有“发言权”,这也正是数据库发布的意义所在。
  当然,在这之前,可能很多人会疑惑,215种植物的固碳数据,需要用16年如此长的时间求证吗?

为什么要16年?

  实际上,一点都不长。“有这种想法的,可能是觉得一株植物能固碳的只有叶片,这显然是个误会。”上海辰山植物园总工程师秦俊告诉记者,实际工作要复杂得多。
  “解码”一种植物,需要一个由五六个人组成的研究组,先将叶片、枝干、根系等能固碳的部位分解,再分门别类进行烘干得到符合条件的样本。这个过程中,耗时最短的叶片,仅烘干过程就要8个小时起。而每株植物可能有十几个、几十个,甚至更多的样本。所以,从分解植物到获得数据,一般需要3周以上时间。
  “这些还只是基础数据。”上海植物园高级工程师冷寒冰介绍说,固碳能力并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还受到修剪手法、种植条件、搭配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这项研究就是在跟各种变量较劲。
  不只单株植物检测那么简单。科研团队花费最多时间、最大精力的,是将这200多种植物进行每两种、几种,或者十几种组合,反复测试数据,以求得出更精准的结果。
  过程很辛苦,也很枯燥,但得到的结果很扎实,还时不时有小惊喜。

真相只有一个

  16年的长跑,到底得到了哪些数据?
  这些数据有哪些启示呢?第一梯队。泡桐、槐树、黑松、乌桕的固碳释氧能力,在215种植物里明显领先。这4种乔木,单株每天能够固定500克以上的二氧化碳,并释放360克以上的氧气。
  作为中流砥柱的第二梯队:单株每日固碳100克至500克、释放氧气72克至360克的第二梯队中,上海乃至华东、华中地区常用的悬铃木、香樟、栾树、银杏、广玉兰、夹竹桃等均在其列。
  “糙叶树、麻栎、木芙蓉等植物在上海用得还比较少,以后可以适当增加用量。”秦俊举例说,它们叶片的固碳能力分别达到17.49克/平方米·日、13.65克/平方米·日、11.59克/平方米·日。
  有些可惜的是,白玉兰、红花檵木、日本晚樱、山茶、罗汉松等城市绿化的颜值担当在固碳能力上不尽如人意。不过,它们在景观效果、文化价值方面表现突出,也不必过于求全责备。
  即便是掌握了固碳数据,还需要合理配植,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就比如槐树,单位面积合理种植可能种10株,就算增加到五六十株,最终的固碳效果相差并不大。这是因为种植密度过大影响了下层植被的生长,导致只有上层的植物才发挥较大的固碳作用。
  “植物种类越丰富、层次越多,绿地的固碳能力越强。”上海辰山植物园高级工程师商侃侃表示,原来行业里倡导的“高低结合,错落有致”并不单纯是一个景观效果上的追求,乔灌草兼备的绿地,确实比乔灌木组成的绿地固碳能力高出一大块。

来了,生态城市

  该项研究的成果已经集成应用于崇明东滩湿地公园、崇明陈家镇国际生态区、上海虹桥低碳商务区的碳核算及增汇减排项目中。
  其中,在虹桥商务区的绿地改造中,香樟、栾树、木芙蓉、黄杨、常春藤、地锦组成的植物群落,将之前植物的固碳能力提高了75.9%。
  上海辰山植物园进一步尝试将研究成果转化,向社会开展碳效益计算和评估服务。商侃侃所在的团队,正在参与万科在上海青浦区的一个地产项目,工作内容就是做植物方案优化,让小区绿地固碳量更高。“现在很多园林绿化项目的甲方,包括设计单位都很重视碳汇能力,毕竟是热点中的热点。”他说。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仅统计城市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而上海两大植物园的这项科研项目,让城市“绿肺”的净化能力得以量化,让生态城市有了数据支撑。
  据悉,这项研究还在持续进行中。

香樟—桂花—沿阶草群落

栀子花

糙叶树

2022年6月28日 14:5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