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油菜花能否再“破圈”?

网站首页    花卉园艺    彩色油菜花能否再“破圈”?

  在我国,油菜不仅家喻户晓,而且举足轻重。每逢春暖花开时,全国各地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海“大片”争相上映,人们纷纷赶往乡村,收获这抹短暂的春色。
  作为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油菜的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1亿亩左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国油菜播种面积将达到1.2亿亩。
  从耀眼的田间小花,到江西婺源的致富密码,油菜的背后藏着一场场精彩的破圈故事。

从食用到观赏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马霓介绍,油菜在我国有数千年的种植历史。在古代,油菜最早作叶用蔬菜,1500年前《齐民要术》记载了完整的油菜栽培技术。到了公元659年的唐代,《唐本草》明确提出,它的种子可以被用来榨油。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顿小玲介绍,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油菜生产技术经历了三次大变革,种植面积才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2000多万亩,缓慢增加到现在的规模。
  这三次大变革分别是:产油量高的甘蓝型油菜被引入中国;我国自主选育并大面积推广抗病高产品种;口感品质得到改良的低芥酸、低硫苷高产油菜得到推广。到了2010年左右,这种既可以食叶又可以榨油,还具有极大观赏价值的植物,才正式成为人间烟火中的常客。
  相较于食用,油菜的“一炮而红”归功于它的颜值。2009年,一个如今人人耳熟能详的江西小县城,进入大众视野,它就是婺源。据江西省旅游信息和培训中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凭借10万亩规模的“油菜花”,这个小县城实现创收7亿元,其中菜油收入6300万元左右,旅游综合收入却高达5.5亿元,服务游客110万人次。
  作为中国油菜花自然开放最早的地方,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同样以油菜花海而闻名。有关资料显示,2018年2月5日至4月18日期间,罗平县接待游客408.7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55亿元。同年,婺源接待游客高达23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20亿元。

从作物到产业

  2014年底,江西农业大学博士、副研究员付东辉带队前往婺源,希望结合科研发展当地经济。
  通过拜访当地企业和农业局,付东辉发现,尽管油菜成功破圈,成为观赏植物并带来数倍于作物的营收,但从观赏价值而言,婺源的油菜花观光产业已陷入“发展瓶颈”。
  “我们发现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花期偏短,另一个是花色比较单一。”付东辉认为,油菜花具有一定观赏价值,但算不上标准的花卉品种。
  据顿小玲介绍,全国1亿亩左右的油菜种植面积中,分为两大产区,即冬油菜和春油菜产区,前者占90%以上,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云贵等地区,这些地区的主要特点是气候温暖,雨水较多。
  以婺源为例,婺源的油菜花花期一般在2月底到3月底,但是期间雨水较多,压缩实际观赏期,易造成游客集中,景区服务压力大,同时带来病害。
  据付东辉介绍,对于婺源来说,花期延长1天,有效收入可以增加200多万元。这还只是门票收入(按一天几万人算,两个景区单人门票60+120元),再加上吃住行玩等消费,可以带来千万元的营收。所以延长油菜花期非常重要。
  然而事与愿违。从作物的角度讲,育种人希望它尽快开花结实并采收,因此当前种植的大部分油菜品种,花期都较短。
  付东辉在2014年,从江西省科技厅申请了油菜花期延长科研项目。
  研究表明,药物干预见效最快,可延长油菜花期10到15天。此外,付东辉在育种的过程中,受四川省什邡市李孝楠老师的启发,研发出花色稳定的彩色油菜品种,并通过杂交选育,使得油菜不育、侧枝在主枝结实后萌发并开花,实现花期可以覆盖清明假期,一举解决了油菜花期短和颜色单一的两大瓶颈。
  从2017年开始,付东辉每年都选育出新的花色品种,到2022年已得到56个花色,使得油菜花真正达到花卉的观赏标准。根据油菜花的保健成分,他又开发出油菜花茶、油菜花饼、油菜花护肤品和其他文创产品,以三产带动一二产,形成油菜产业链。

从产业到乡村振兴

  近几年,各类花海爆红。对此,中国花卉协会月季分会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佐双认为,没有产业基础、纯看景观花海,其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各种成本太高,经济上得不偿失。但不少“传统花海”却成功了。
  张佐双说:“我看过不少‘传统花海’,它们是成功的。什么叫传统花海,就是有产业基础的花海,它们以前是用于农业生产的。比如新疆的薰衣草,大面积栽种它的目的是生产精油;南方的油菜花,是用来生产油菜籽榨油的。这类花海即使没人观赏,不卖门票,也是能赚钱的。把它做成景观,只不过是锦上添花,就好比顺道赚点外快。”
  有趣的是,如今油菜这种“传统花海”赚的外快,比“老本行”榨油还多。因此,彩色油菜一经推出广受景区欢迎,此外,它还搭上了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建设这趟“时代列车”。
  江西农业大学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赣州上堡梯田、上犹湿地公园和崇义冷杉影视基地等13个景区和乡村美丽建设点,对彩色油菜进行了示范种植,此外,彩色油菜还被种到了河南、青海、湖北、浙江等18个省。
  彩色油菜的推广,对各地乡村振兴具有一定帮助。一方面,彩色油菜本身可以榨油、酿蜜,另一方面,可以带来门票收入和附带消费收入。云南农业大学滇台中心副主任、创意农业专家吕霞告诉记者:“我们在云南总共推广了800多亩彩色油菜。主要是对接政府农业部门,争取到立项资金,在各个示范村落种植。油菜花盛开季节,村民还在油菜花海中载歌载舞,为游客表演。为一些贫困乡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然而种完之后一算账,吕霞开始忧心起来。“现在耕地‘两非’整治,彩色油菜地里不能设围栏,也不能建各种游玩器械,实际上很难带来三产收入。此外,许多基地种完彩色油菜,不引入相关配套产业,没有高附加值的延伸产品,‘游客带不来什么,也带不走什么’,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吕霞告诉记者。
  对于彩色油菜的推广,付东辉显得比较谨慎。他认为,种植基地不能只局限在卖门票上,还要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链。
  付东辉在《中国花卉报》直播间展示了一张彩色油菜产业链的蓝图。其中,从新品种种植到农产品加工,再到休闲参观、研学基地,一步步拓宽彩色油菜的财富之路。他表示,当前还没有这种综合性的种植基地,但是单项做得比较好的基地,已经有不少。
  付东辉正在研发矮化盆栽品种和彩叶可食用品种,希望未来能打开家庭园艺市场的大门。
  另外,还有许多功能性油菜研究成果,比如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地的“环保”油菜、全株具有板蓝根药效的“治病”油菜,正在颠覆人们对油菜的看法。

彩色油菜应用实景

付东辉自育的彩色油菜品种

2022年6月29日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