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让她的作品活力四射

网站首页    花店花艺    跨界让她的作品活力四射

  从未见过一位插花老师集如此多的跨界经历于一身:体育、艺术与人文、语文教育、特殊教育、书法、茶艺、花艺,她都广有涉猎。
  在她的作品中,人文简澹气质与禅意相融,却又充满了奔放的生命力,常会鼓舞到他人,完美契合她钟爱一生的“教育者”身份。她就是台湾中华花艺教授、卧云山房创始人李幸芸。

教育世家出身,痴迷中华花艺

  1997年,因为对艺术的热爱,在台北小学任教的李幸芸,在参观一个艺术博览会时,结识了同样热爱艺术的艺廊经理,经引荐,李幸芸开始学习花道、茶道和书法。
  出身于教育世家的李幸芸,在师专时学的是体育,因为天性热情又喜好探索,她也同时涉猎语文教育、艺术与人文以及特殊教育(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
  “当年并没有那么盛行跨界,但这些触类旁通的经历深深地影响与启发着我。”李幸芸说。之后在书法老师的引荐下,李幸芸来到华梵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美术组就读,硕士论文的题目是《禅与中华花艺应用之研究》。当时李幸芸已经学习花艺多年,即将取得花艺教授资格,她对禅宗美学的主题特别感兴趣,希望通过学术研究,获得有意义的系统成果。
  因为要撰写论文,她又同时跟随几位中华花艺教授学习。“我不是换老师,而是同步学习。也要感恩我的师长们都很大度,因为中华花艺博大精深,每个花型不同老师各有插作亮点。”
  她用“热烈和疯狂”来形容那段时间的学习。她为了研习一个“院体篮”,在老师工作室学习一年;为了研究作品诠释与建构的细节,会在不同的教室,听不同的老师讲同一本教材,去研究风格有何不同。

不同艺术相互关照,左右逢源

  在研习中华花艺的过程中,不期然间,李幸芸发现自己之前的广泛涉猎,带给她别样的插花体验。
  因为从小学习书法,从平面的线条与空间规划,到花艺立体空间的方位艺术,对她来说很难转换,但秉持着“终身学习”的信念,反复研习,她发现书法带给她很多插花的灵感,比如从书法的线条与构图来反观花道中素材的肌理与建构。
  在学生时代,因为喜欢大自然,李幸芸担任了学校登山社社长,“年少的时候,扛着重重的装备翻山越岭,在百岳之巅与满天繁星共徜徉,看着雷劈后树木诡谲的线条,那生命的洗礼震撼了我,让我的插花中总有崇高的礼赞。”李幸芸说。
  每逢假日,李幸芸会在戏剧院欣赏舞蹈与戏剧演出,从舞者、剧场演出者的肢体语言去欣赏那瞬间的飞跃与震人心魄的张力,这让她领悟到插花中植物修剪的艺术。
  “我对中华花艺的插花研习,就是从一大把木本花材修剪开始的,一开始面对不同素材会不知所措,也难以精准取舍,总会不自觉地把最精华的舍了,然后非常心疼地跟植物说‘对不起’,但是从高水准的舞台演出中,我逐渐领悟到素朴与精简的道理。”李幸芸说。
  当然,建筑与设计、雕塑与陶艺、服装设计与时尚杂志,以及茶道中点点滴滴的情境陈设等,也都成为创作插花的良好借鉴。而在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也让李幸芸的插花思想更加悠远深邃。
  卧云山房是李幸芸工作室的名字,她喜欢悠游的生命境界。在这里,她以艺术创作(花艺与书艺)、学术研究(花、茶、书法)、讲座与教学、主题布置、雅集活动、花礼服务等为日常工作的内容。
  她还著有《花艺禅2019》《亲子花时间跟着节气诗情花意》《非花即色》等著作。
  生命中所有的冶炼都只有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向内打进去”,她希望在当下疫情的艰难中,插花者仍能保有安贫乐道和自得其乐的平和心态。

台湾中华花艺教授、卧云山房创始人李幸芸

本文图片来源:李幸芸

2022年8月8日 14:12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