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随手采摘的花草插花每件作品都妙趣横生,别有新意
每次看到周豐老师的插花作品,都有一种妙趣横生之感:造型和创意不按“套路”出牌,却别有一番生机和新意。究其原因,他不是专业插花师,却精心养护花木18年;别人需要去市场买花,他的插花素材却在身边,俯仰可得;更别提他还是一位文艺大叔,对书画、诗词、篆刻等均有涉猎。
“我从12岁就喜欢养花,1988年已经开始自学插花,原本在厂区做摄影师,在2005年,我主动申请转岗做绿化管理员。”周豐说。
园区里一株40多年的大龙柏需要砍伐掉,施工中龙柏树皮上的一层青绿色的树苔,令周豐非常惊喜,他把枝条锯成几段,正好那个季节木绣球盛开,他就创作了名为《翠色青浅全被雨丝洗》的作品。
这个作品里的木绣球是2007年周豐参与种植的,一共17棵,一字排开在路边,现在已经长到5米多高,数万朵木绣球花从绿到白,呈现出壮观的美景,这条路也成了游客的打卡地。“这里的木绣球我每年都要用来插花,用树干插上木绣球,背面配以干枯的红花檵木枝条,非常自然。”他说。
《似画如屏》这件作品是他用修剪下来的已经老化干枯的红花檵木枝条倒插,形成山峰的肌理,下面插满了春天开的紫色鸢尾花和手球花。“手球花我养了4大盆,用起来非常方便,紫色、白色加上红花檵木枝条特有的粉红色,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周豐说。
作品《小暑雨过好花开》是应景之作。“小暑那天,我在朋友那里买了一盆大花芙蓉葵,开了一朵花,又在一个荒废的围墙边上拽了一根藤。然后,用这两样材料就组成了一个线条加一朵花的作品。”周豐说。
还有不少作品的花材,取自周豐在自己院子里培育的山茶花、雪柳、寿星桃等。经过几年生长,它们的枝条姿态都很美,插花很好用。白色的水生鸢尾花是周豐在一个荒废的野塘里采的。“本来那座池塘的景观很漂亮,后来荒废了。我把高处盛开的花插在叶子的低处,就像两只比翼齐飞的蝴蝶一样。”周豐总是能从不起眼的地方发现花草的美。
从自学上海花艺名师蔡俊清、王路昌、谢明的花艺图书,到后来受到安徽花艺名师付玉兰、江苏花艺名师刘飞鸣的影响,在选取植物素材造型,枝条造型等方面进一步领悟,再到广泛汲取中国台湾以及日本和欧美插花风格流派的精髓,周豐对花艺的学习一直孜孜不倦。
他最喜欢周瘦鹃先生的插花理论,插花就要“把手脚放开一点”,不要拘束于太多的规矩,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审美取向,不应该把几百年前的东西还当成金科玉律。
周豐喜欢书法篆刻,去年又开始学习山水画。从他所生活的芜湖地区,再往南走就是皖南山区。皖南山区多是一些小丘陵,风光非常优美。“因为那是黄山的余脉,山清水秀,我们每年会在不同季节到山里去,作品《长夏无聊看紫薇》《小满晴岚》就是表现我去年7月去水墨汀溪的观感。”周豐说。
皖南山区一年四季都是树木葱茏,花开不断,溪流潺潺,还有很多古村落,近几年都被全国各地的美术学院挂上了写生基地的牌子,周豐总是一去再去,看不够。
《点破银花玉雪香》和《正到江南遇上春》这两件作品一个用了玉兰花,一个用了紫藤。“那段时间我在一个朋友手里买了一批容器,色彩很喜欢。第一个作品的容器适合插玉兰花;第二个作品将两个容器并在一起,上面摆上一段枯木,插上紫藤枝条,呈现出满树繁花的效果。”
周豐居住的园区几乎天天都有花开,而他的工作就是修剪花木。像《江南夏至》这个作品,就是他用一段修剪下来的野葡萄藤,上面架上凌霄花创作而成的。“凌霄花用给洋兰保水的小塑料瓶保水,再掩饰起来。作品上下两层的形式比较有情趣,它也体现了江南的夏天暑热难耐,搭起一个架子犹如遮阴凉棚,备感清凉。”周豐说。
用商陆插花也是周豐信手拈来之作。周豐所在园区附近有一个拆迁工地,工地里有3棵野生商陆,从小苗时他就经常去看,一直到结了满树的红籽,他把红籽采集下来。作品《昨日寻见短墙边》是将一整棵商陆,插在一个景德镇黑釉瓷瓶当中。作品《山野商陆》则是将商陆与枯木搭配,选用了宜兴的盆景盘,把透水孔堵住,就变成了一个花器。
宜兴和景德镇是周豐非常喜欢去的两个地方,一个是陶都,一个是瓷都,每次去都会有很多收获。“我的很多插花容器都是从这两个地方淘来的,包括插花的垫板,还有一些枯木。在这两个地方我也有很多朋友,有烧柴窑的、烧气窑的,还有专门画青花的,他们的艺术气息直接影响了我。”周豐说。
周豐还喜欢去一些老矿坑采风,“原本海拔两三百米高的山,因为采矿形成了100多米深的矿坑,里面生长着野生的灌木、藤本和地被植物,都是非常好的插花材料,我也被这些自然风光深深地感染了。”作品《荊山花儿俏》,用到了今年春天周豐在矿坑边的小悬崖上采到的野蔷薇,它满身是刺,但是粉色的花开得非常鲜艳。
他还经常跟随一些年轻朋友出游,去附近一些破败的村落里“淘宝”。作品《平常日子》就是用了废弃的老院子里捡来的小竹椅,上面摆着一盆叫不出名字的花。
去年,周豐和绘画界、书法界的朋友一起拜访了101岁的景德镇陶瓷泰斗王锡良先生。老先生指着周豐的作品照片说,这是组合之美,是用不同植物的花朵、枝叶、茎秆、果实组合起来的艺术品。老先生说,你们要到大自然当中去获取灵感,不断地去写生。“这两句话让我感到无比受用,在大自然中的确可以获得无穷无尽的灵感。”
《翠色青浅全被雨丝洗》
《山野商陆》
《似画如屏》
《正到江南遇上春》
《江南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