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花木这十年】立体绿化“三杰”执着创新,成己达人

网站首页    园林花木这十年    【园林花木这十年】立体绿化“三杰”执着创新,成己达人

  千金难买回头看。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兴起的屋顶绿化小热潮,到目前立体绿化走进大众视野,国内立体绿化的迅速发展除了政府的支持,也离不开从业者的努力。从三位让人敬佩的“老”立体绿化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坚持的不易与价值。

辛军:不断创新,自己做“蛋糕”

  “前些年的风调雨顺为立体绿化快速发展提供了‘天时’,可近年来随着台风、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国内已有30%至40%的屋顶绿化被损毁。”深圳绿色之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原深圳市立体绿化行业协会秘书长辛军告诉本报记者,国内立体绿化正面临新的考验。
  20年前,从事建筑防水科研工作的辛军,因朋友在自家屋顶种菜引发漏水而误打误撞进了屋顶绿化行业。“一路走来,再回头看,已没几个老面孔了。”辛军说,在这个行业坚持下来很不容易。
  2010年以前,国内还没有立体绿化之说,它还属于园林绿化的副产品,比如做平面绿化附带屋顶绿化施工、做防水材料附带屋顶绿化阻根层产品……极少的自发性专业组织既得不到公众认可,又没有政府支持,最终难以存活。
  跨界的辛军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凭着对发明创造的热爱,不断挑战自己,完善产品的功能。2002年,辛军研发了模块化屋顶绿化系统,并在2008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面对国内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和气候变化,2019年,辛军又研发出改进型产品,解决了模块化产品排水系统后期易堵塞、易产生内涝及在斜屋面绿化应用的难题。
  辛军常说一句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他研发的产品通常会先进行小面积实地演示,从立项到效果,记录每个环节,肉眼可见,有据可查。
  “产品容易仿制,但创新力不会被复制。”辛军几乎天天沉浸在各种发明创造中,这常使他忘记自己的年龄。直到现在,他依然坚持每天给自己留半天时间思考产品研发问题。
  2020年10月,《北京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发布,住宅小区景观环境不得使用自来水,这对耗水量巨大的立体绿化来说是巨大的考验,也是制约其推广普及的痛点。
  公厕是很多疾病的传染源,前些年,热衷环保公益的比尔·盖茨曾投资公厕污水原位处理技术项目。辛军想,能否在公厕构建立体绿化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实现污水原位处理,这样不仅切断了传染源,解决了用水问题,还实现了节水、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他设计出封闭运行、便于维护的立体绿化污水三级处理利用系统,并取得了专利。
  该系统将每个植物种植容器设计为生物滤池(类似净水器的滤芯),串连成组,公厕污水经简单滤清后进入种有植物的生物滤池系统,首先用于绿化灌溉。多余污水经生物滤池处理后,由收集系统蓄积循环再利用(冲厕)。该系统还可应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污水处理,解决污水排放问题的同时,获得经济收益。
  “与其跟别人分蛋糕,不如自己做蛋糕。”辛军说,“坚持小而新,主推核心技术”是他的发展理念。他深知核心技术产品不能“面面俱到”,因此也愿意成为其他企业的生态配套产品。

陆燕妮:坚守质量的“拼命三郎”

  2016年5月20日,香港城市大学体育馆1400平方米屋顶坍塌,3人被砸伤。该事件调查委员会认为,其屋顶绿化的整体设计存在缺陷,可能是导致塌顶的主因。降雨造成种植基质饱和含水,屋顶设计疏水效率低、排水不畅,也是塌顶的重要因素。
  失败的案例不仅让人们认为立体绿化会破坏原有建筑,还使政府决策部门望而却步。而陆燕妮正是较早推动国内立体绿化质量提升的坚持者。
  “进行项目谈判时我有个规矩,什么都可以商量,但价格和付款条件没得谈。”陆燕妮说,价格一旦下调,人们就会在成本上想办法,这势必影响品质,最终害人害己。
  “真正值得尊敬的企业,不是发展最快或规模最大的,而是始终如一坚持创造价值、有自己底线的企业。”这是陆燕妮在2013年创办深圳市金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初衷———立志成为中国最受尊敬的立体绿化建造者。
  “2017年我们完成的广州祈福花立体绿化项目全高空雨天作业,在所有绿化分包项目中难度最高、工程量最大。”说起这个项目,陆燕妮格外感慨,“当时,几乎所有公司都认为项目中花瓣造型处的吊顶面要用假植方案。法国设计师认为种植真的植物不可能实现;新加坡设计师表示大面积的吊顶面种植在新加坡没有案例,在中国更不可能做到。”
  就是这样一个经过12家公司投标、回标8次、历时7个月被陆燕妮拿到的项目,在进场前一个月,核标结果是风险大,亏损概率高。
  “公司其他领导的意见是:不做。但真不做,律师说要赔偿甲方50多万元,所以我决定咬牙坚持下来。”陆燕妮说,没钱、没料、没人、没可参考的技术经验,更没时间和精力想太多,她努力让自己冷静,找出报价失误的原因。
  “由于我施工经验不足,脚手架是按立体绿化面积来报的,而‘祈福花’竖向花型独立支撑,搭的是满堂架,要按整体体积来计算报价。措施费还要加上从树下垂直运输到树顶的二次搬运费,还有高空作业的人工费、异形曲面造型的定制费,这些之前都没考虑到。”
  找到原因后,陆燕妮立刻改良方案,约谈几方后达成意见:由甲方出面,其所在公司、负责大钢构制作的单位和负责夜晚造景的灯光制作单位,三家共用脚手架,分摊费用;铝板和种植毯供货厂家对所有花瓣量身定制,在工厂加工好后现场组装,滴灌管路加工好后再上树组装。通过以上措施把成本降低了18%。
  祈福花项目的每道工序都是先做样板测试,再大面积施工,其浇灌系统分区域、分时段设置,解决了吊顶面植物倒立生长、给水管路均匀布置、精准控制的难题。该项目产生联系函187份,签证34份,增加近800平方米工程量,提前15天完工,一次性验收合格。陆燕妮说:“我们要追求一次性合格率,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对,并验收合格。”
  正是这种“坚持”精神,让她在行业内屡创佳绩。
  2015年11月3日,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绿色山园立体绿化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工期最短的全方位(5D)立体景观。2021年12月23日,未来大厦植物幕墙验收通过。2022年2月25日,采用共享通道式垂直绿化技术的未来产业园可感知绿色建筑新风系统验收通过……

吴锦华:把技术研究落到实处

  “2005年,某地政府要在一个大跨度的老礼堂屋顶做绿化,但屋面荷载只有120千克。为实现目标,我们开始了研究性实践。”南京万荣立体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吴锦华说,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相比辛军和陆燕妮,他的从业经历显得更加水到渠成。
  “这个屋顶是我们做的第一个项目,距今17年了,目前绿化效果依然如初,植物生长旺盛。”吴锦华说,当时从事屋顶绿化的公司很少,他们的业务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规划,结合老旧建筑的平改坡项目,部分实施平改绿,技术问题主要靠自己解决。
  吴锦华的研究方向是轻质屋面绿化的植物和基质选择,他认为这是影响屋顶绿化生态效果、耐久性和景观性的主要因素。
  吴锦华告诉记者,他们有技术优势,但市场推广却很难。随着立体绿化的普及,虽然行业逐渐壮大,但施工资质没有条件限制,市场很难做到优质优价,出现了很多建成几年就荒废的屋顶,让人痛心。而他所能做的,就是依靠工匠精神,坚持不懈地将立体绿化做好。
  在技术研发上,吴锦华及其团队申报了“江苏省建筑节能产业化基地”和“南京市立体绿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立立体绿化植物实验基地,成功研发和引进多项立体绿化新技术。2005年以来,其团队共获国家专利24项,国家级工法1项,省级工法11项。
  吴锦华主持完成的立体绿化项目达80多个,面积累计达20多万平方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开办了面向全国的“绿空间·立体绿化技术培训班”,将理论基础与实操相结合,吸引了17个省份40多个城市的企业、高校等单位的400多位学员学习,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
  “技术先进、生态良好、景观优美、低维护成本的立体绿化是大趋势,需要坚持。”吴锦华认为,未来立体绿化的研究将集中在以植物为核心的多因素控制技术上。

使用模块化技术建造的屋面花园

广州祈福花立体绿化项目


  (图片来源:辛军、陆燕妮)

2022年10月24日 16:25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