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育新品种400余个,改变我国菊花商业品种长期依赖进口局面 南农团队领航菊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网站首页    园林花木这十年    自育新品种400余个,改变我国菊花商业品种长期依赖进口局面 南农团队领航菊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菊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第二大切花,用途广,观赏和经济价值高。南京农业大学陈发棣教授领衔的菊花遗传与种质创新团队,围绕我国菊花优异种质挖掘利用不足、育种技术滞后、自主商业品种匮乏等关键问题,开展科技攻关、成果示范推广,在菊花种质资源收集鉴定、重要性状遗传调控机制、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及菊花标准化生产技术等方面成果斐然。
  特别是近10年,该团队在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提质增效等方面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育成系列优质抗逆菊花新品种,改变了我国菊花商业品种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为我国菊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分子技术育良种

  南京农业大学菊花研发团队建有南京湖熟、八卦洲、白马和淮安白马湖4个研发基地,占地约600亩,智能玻璃温室3万平方米、连栋薄膜温室6万平方米,配套有实验、办公、生活等设施。其中,南京湖熟菊花基地先后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
  针对菊花重要性状形成机制不明确、育种选择效率低下、优质抗逆自主品种匮乏等关键问题,团队开展协作攻关,收集菊花及近缘种属种质资源5000余份,初步阐明了菊花花型、花期、花色、株型和耐寒、耐涝、抗黑斑病、抗蚜虫等遗传调控机制,首次发现了黄金艾蒿、细裂亚菊分别是菊花抗蚜、耐寒育种的最优种质,发掘一批有育种利用价值的优异基因。并首创基于控制授粉、胚珠拯救和杂种多色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的菊花属间/抗性种质创制技术。
  团队创建属间抗性种质利用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菊花高效育种技术,突破了抗性和花型、花期、花色、株型等性状的综合改良,并建立了基于SNPs核心位点的新品种分子身份证以及配套种苗繁育与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满足了菊花品种多元化需求。
  据该团队王海滨副教授介绍,在收集菊花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团队目前已培育出切花菊、园林小菊、茶用菊、食用菊等系列优质抗逆新品种400余个。2012年以来,102个菊花品种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12个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新优品种的育成为“中国花”用“中国种”提供了品种支撑,为推动我国菊花品种更新和种业自主可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校企联合促转化

  近年来,南京农业大学菊花研发团队在科企对接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先后与昆明虹之华园艺有限公司、浙江海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了科技与产业紧密衔接,加快了新品种培育和转化应用。
  目前,‘南农粉莺’‘南农小金星’‘南农衡春’‘南农小草莓’等“南农”系列自主新品种已逐渐成为企业主推切花菊品种,‘南农黄珑玉’‘秦淮春雪’‘钟山紫松果’等新品种以及《花卉绿色高效生产及应用技术》入选江苏省主推品种和技术,积极推动了菊花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菊花新品种、新技术已在20余个省(市)大量推广或展示应用,部分新品种出口日本、韩国等菊花育种和生产大国,有效优化了我国菊花自育品种格局。
  通过政府引导、产业联盟牵头、高校院所支撑、龙头企业及合作社深度融合协作形成的科技社会化服务机制,团队创建了“高校-种业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育繁推”联合体。通过发挥菊花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品种类型、多样化用途和功能性衍生产品的优势特色,建立了“品种+技术+文化+旅游”的“三产融合”推广应用模式。
  团队主动对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江苏、浙江、贵州等10余个省份建成20余个菊花主题休闲旅游基地,多个基地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国家4A和3A级旅游景区,推动了三产融合和农民增收致富。
  “南农菊花”成功助力贵州麻江、湖北麻城、青海乌兰等地脱贫攻坚,2017至2019年,连续3年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打造了花卉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样板”。

持续攻关谋发展

  南京农业大学团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迫切需求,近十年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科技计划、江苏省现代农业(花卉)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0余项。
  近十年,该团队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8件,制订省级地方标准5项,发表研究论文350余篇(包括SCI论文210余篇)。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4项;系列品种获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花卉博览会、中国菊花展览会的特等奖、金奖等行业奖励,并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5周年成果展。
  南京农业大学菊花研发团队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与菊花产业发展相关的建言献策和决策咨询服务。近十年,通过实地调研指导以及“农技耘”“南农易农”等线上平台,为菊花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同时,密切关注菊花产业发展形势,通过深入调研与科学分析,团队向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江苏科技厅、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等主管部门以及中国园艺学会等行业学会报送报告10余项,其中《花卉种业“十四五”发展研究报告》被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评为优秀报告,为行业主管部门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等方面提供战略等咨询服务。
  陈发棣表示,下一阶段,团队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瞄准全球花卉科学前沿和产业关键问题持续开展协作攻关,为实现我国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力量。

团队合作的贵州麻江菊花产业扶贫项目连续3年入选教育部十大精准扶贫典型

团队育成的切花菊花和园林小菊新品种

南京农业大学菊花研发团队介绍

  南京农业大学菊花研发团队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5人、高级农艺师2人。2012年以来,团队先后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和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依托学校观赏园艺学科,以团队为主体,先后牵头建成农业农村部花卉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南方)、农业农村部景观农业重点实验室、国家林草局华东地区花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南方草本花卉种质资源圃(南京)、国家菊花种质资源库(国家林草局、中国花卉协会)、江苏省花卉种质创新与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现代农业(花卉)产业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中心等部省级研究平台,并成为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肯尼亚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等的重要成员。


(本文图片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2022年11月15日 14:52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