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红掌总产量3000万盆,整体价格下跌20%以上 红掌企业积极应对化危为机

网站首页    花卉园艺    今年全国红掌总产量3000万盆,整体价格下跌20%以上 红掌企业积极应对化危为机

  对于很多红掌从业者来说,2022年可能是入行以来记忆最深刻的一年。从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多点散发导致的产品销售受阻,到俄乌冲突导致的基质等成本增加,再到今年夏天持续多日极端高温天气导致的降温成本猛增,给红掌企业带来重重压力。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今年全国红掌总产量在3000万盆左右,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但整体价格却下滑了20%以上。产品结构以红色老品种为主,占总产量60%以上。虽然个人消费有所增加,但租摆业务仍是主流,尤其是北方地区,用于租摆的比例占到80%以上。

多重因素导致价格走低

  “杨总,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您公司的影响是不是非常大?”
  “不是非常大,是特别大!上海封城3个月,3个月没进苗、没出苗,你知道这对周年生产的红掌意味着什么吗?”上海鲜花港企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杨鹏告诉记者,3个月没进种苗,意味着明年的3月至5月,他们将无苗可卖;而3个月没出货,则表示他们大概扔掉了10万盆苗,颗粒无收。“疫情不仅影响了今年的销售,还会影响到明年。”他说。
  接受采访的10多家企业均表示,造成今年红掌价格下跌两成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疫情。这种跌价不是所有卖出的产品都低于去年同期,而是有些时候与去年持平甚至更高,但有些时候因为疫情封城、封路,导致大量积压,只能赔本甩卖,甚至直接扔掉。
  云南秀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秋好表示,作为红掌产地,云南疫情并不严重,但销地有疫情也受不了。今年她的产品主要是‘埃索多’‘阿拉巴马’‘菲丽西塔’等红色系老品种,总量约80万盆,很多都是以12厘米盆径12元、15厘米盆径15元、17厘米盆径17元的低价销售。“压货严重时,12厘米的只卖五六元,15厘米和17厘米的也就卖10元。”她说,这样赔本销售了大概有10万盆。
  “对于现在的生产商来说,不是养得好、品质高就能销量大、利润高,因为疫情造成的不确定性对行业影响太大了。”北京彩冰花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号兵说,今年他将产量降到20万盆,比前几年少了10万盆。如今他想的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能平稳销售出去,尽量不赔钱就行。
  红掌作为周年生产的产品,无论什么原因导致压货,都必须尽快处理掉,如果卖不出去,就只能扔掉了,否则会影响下一个周期的生产和销售,损失会更大。
  周年生产的另一个结果是,红掌的年宵概念越来越淡。谈起对年宵季的备货情况,大家只是在常规生产的基础上,稍微增加产量,并且相当谨慎。
  “年宵季就顺其自然吧,如果没有疫情的话,我现在的产量肯定是不够卖的。”山西环美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培林告诉记者,他今年的总产量约55万盆,在可控范围之内。“我们不敢发展新客户,对老客户最多也就能给到八成的供货量。”
  除了疫情,租摆行业不景气也是红掌价格下跌的原因之一。“红掌在北方租摆市场中的占比能达到80%,在南方接近60%。但这两年受大环境影响,很多公司不景气,谁还摆花啊?”杭州金色池塘生态农业观光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伟祥说,老百姓购买红掌的数量虽然逐年增加,但总体比例还是太低。所以,红掌价格仍与租摆市场的景气程度直接相关。
  提到C端消费,不得不说近年来兴起的网络电商、直播带货等形式,这些销售渠道的走货量也在增加。
  不过有从业者表示,电商虽然跳过中间商,促进了销售,但其受众对价格非常敏感,商家为了销量也会拼命和生产商压价。记者在网上看到,有些盆径12厘米的红掌仅售10元甚至8元。因此,这也是导致今年红掌价格走低的原因之一。

适时调整产品规格比例

  据了解,在今年的3000万盆红掌中,盆径14厘米至15厘米的中规格苗约占50%,17厘米的大规格苗占10%至15%,13厘米以下的小规格苗占35%至40%,还有人在生产9厘米的超小规格苗。一个明显的感觉是,小规格产品比例在上升。
  山东东营双福花卉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李伟伟告诉记者,今年该公司红掌总产量约100万盆,去年是65万盆,增加的主要是12厘米盆径的小规格苗。“小规格红掌主攻终端市场,它能使单位面积的产值最大化,而且深受消费者喜爱,今年市场上多次出现缺货。”他说。
  事实上,小苗产量增加的另一个原因是生产商希望降低风险。一般来说,生产盆径17厘米的红掌需要13个月,15厘米的需要10个月,12厘米至13厘米的仅需要六七个月。规格越小,生产周期越短,企业就能越快出货变现。
  品种方面,别看今年全国红掌的总产量有数千万盆,但市场上80%的品种都来自安祖公司。老品种包括‘菲丽西塔’‘红斑’‘密歇根’‘马都拉’‘特伦萨’等,新品种有‘荷马’‘俄勒冈’‘爱达荷’‘明尼苏达’等。该公司的红掌特点是花大、色红、艳丽、多花。橙色多盟的市场占有率在缩小,只有‘红成功’的种植量相对较大。
  广州花卉研究中心自主选育的‘小娇’和以‘福星’为代表的“福”系列红掌,也获得了不少生产商的认可,尤其是‘福星’,夏季不褪色,越热越红艳的特点深受种植者青睐,产量逐年增加。
  据杨培林介绍,今年其培养的55万盆红掌中,‘小娇’有25万盆。“‘小娇’株型小巧紧凑,颜色鲜艳,红花、红梗、红肉穗,非常适合电商销售。”他表示,这个品种真是真正的“国货之光”,是我国红掌育种者的骄傲,唯一的缺点是生长速度稍慢,但由于株型紧凑,单位面积产值较高。
  另外,还有一个亮点就是爱普兰特(北京)园艺科技公司引进的‘红宝石’。该品种不仅耐热,而且掌面极其光亮,就像抹了油似的,非常适合生产13厘米至15厘米盆径的中规格苗。
  颜色上,红色是毋庸置疑的王者。在红的基础上,越大、越鲜艳的消费者越喜欢,尤其是租摆市场。杂色系红掌仅占总产量的10%左右,主攻零售市场,走货较慢。
  作为我国红掌最重要的集散地,广州每年能消化全国总产量的六成左右。“这里的包容性强,不同品质的产品都能找到市场,山东、四川、云南等地的货都会拉到这里找销路。”广东维生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红掌事业部经理温庆桂告诉记者,其原因一是广东省内及周边地区的市民消费量大;二是可以向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出口。
  由于受疫情影响,很多经销商不敢囤货,这让广东生产商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温庆桂表示,今年该公司总产量在100万盆左右,除了安祖的品种,还有‘小娇’和‘红宝石’等。他的经验是,过年要卖大盆径的,平时卖小盆径的。颜色就是红的,越红越好,粉色、紫色、白色都不好卖。

广州维生的‘马都拉’红掌

主动出击多方寻求出路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影响着红掌从业者对未来的决策,他们不敢全力以赴投入生产,只能亦步亦趋,小心谨慎。
  “市场不断变化,种植者大多都在观望,不知道该怎么走。红掌的生产周期长,今年种多了怕明年卖不出去,种少了又会浪费设施空间。最要命的是因出货不畅、场地积压而未按计划种植后,年宵和年后都会有供货不足现象。”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晓云说,今年他们种的100万盆红掌,总体算下来也就卖了个成本价,但她对未来红掌市场仍旧看好,特别对年宵季后的行情充满信心。
  西昌尚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尚东升表示,对于年宵他不抱太大希望,也不知道如何判断,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希望维持日常的出货量。不求赚钱,活下来就好。不过,他比较看好年宵后的销售市场,“从过去几年的经验看,明年三四月份市场会缺货,价格也会相应增高。”
  温庆桂也同意这个观点,并认为这与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年轻人过年回家有关。“年轻人是盆花消费主力,回老家了自然无法买花。等他们返城之后,消费量也就上来了。”他说,这两年由于疫情原因,鼓励大家就地过年,年宵期间的销量明显增加了。
  除了尽量把产量调整到可控范围之内,从业者也在主动改变和应对。
  杨鹏的观点是降本增效,主要是降成本。外面的市场由大的经济环境决定,企业无法控制,能做到的只有发掘企业内部潜力,尽量做到不赔钱。
  李伟伟和陈秋好更看重提高品质。“以前的红掌有花就能卖,现在至少要有4朵花,而且还要达到一定高度才好卖。”李伟伟说。
  温庆桂提到新品种的优势。“‘爱达荷’‘明尼苏达’等新品种虽然种苗要8元左右,比常规品种贵3元,但走货快,售价也比常规品种高8元左右。”他说。
  另外,过去一盆红掌都是两株苗,现在一盆3株正在成为趋势。“虽然每盆成本会增加2元左右,但这种产品的抗风险能力会明显加强,很多重视品质的生产商都在这样做。”某资深从业者告诉记者。“如果行情不好,大家抢着出货时都卖20元,经销商肯定会先拿3株的,你能快速回笼资金;如果行情好,供不应求时,两株的卖25元,你能卖30元以上,增加利润。”他说。
  尽管红掌企业面临重重压力,但所有受访的从业者都在努力坚持,积极寻求办法和出路。

(本文图片来源:受访企业)

2022年11月17日 10:09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