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落的‘西湖柳月’
在北京第十三届菊花擂台赛现场,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园艺师王海峰说:“斗菊擂台赛已经举办13年了,很遗憾的是从没在大会现场见过‘西湖柳月’,我也一直在寻找,希望能在斗菊大会上看到它的身影。”
据王海峰介绍,他从2015开始养菊花,一直在寻找‘西湖柳月’。除了实地寻找,也在网上买过号称是‘西湖柳月’的花苗,但买回来养到开花后,发现并不是这个品种。
近日,介绍包括‘西湖柳月’在内的十大传统名菊的短视频在《中国花卉报》抖音和视频号等平台上引起热议。网友纷纷讨论,‘西湖柳月’这种神秘的花,是否依然存在?如果存在,又在哪里能一览其“芳容”。除了在各平台上讨论,也有热心花友致电记者,希望能够发挥报社的优势,去寻找这一传统名菊。于是,记者开启了寻找‘西湖柳月’之路。
记者首先找到了在菊艺界被誉为“菊花状元”“活菊谱”的叶家良大师,他能“看芽知叶、看叶知花”。叶家良介绍,‘西湖柳月’在南方是传统名菊,在北方因花期晚,种植的人很少。1989年,他曾经在杭州引种过‘西湖柳月’,可惜没有成活。“‘西湖柳月’是黄绿色细管瓣,花期晚,如果有的话,现在这个季节也是刚刚吐瓣儿。”叶家良说。
‘西湖柳月’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菊之一。它花色浅黄,鲜艳纯正。花瓣为大匙粗管瓣,外部花瓣扭转稍下垂,中部花瓣旋转开放,内部花瓣正抱,微露花心。整个花体丰满大轮,花色明快如皓月临水。花开后,花冠偏垂。有人用这首诗来形容它:“离筵歌舞花丛散,候骑刀枪雪队迎”。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多位养菊大师和菊花研究专家关于‘西湖柳月’的行踪,得到的反馈均是许久没有见过,恐怕有失传的可能。
天坛公园花卉中心菊花班班长尹家鹏认为,‘西湖柳月’失传也是有可能的。他介绍,多年来,一些传统菊花品种失传,背后原因有很多。一是因为传统菊花养护十分困难,技术性高;二是常年无性繁殖造成品种退化;三是养护多年品种特性没有出现,被人为淘汰;四是保种过程中,因保种数量少、气候等原因,造成死亡。
“‘西湖柳月’这个品种我也找了很多年,很多人也都在问,昨天还有上海的养菊师傅向我打听这个品种。现在我认识的养菊师傅手里都没有。估计,‘西湖柳月’即使有,也应该散落在民间,难觅踪迹。”尹家鹏同时呼吁大家,不要盲目淘汰菊花品种,定时、定期、异地交换品种。他也希望大专院校发挥优势,建立菊花品种库,做好菊花种质保护和收集,共同做好传统菊花的传承。
在记者陷入“失传”的遗憾中时,菊花花友刘鸣谦带来了新希望。他联系记者,表示他有‘西湖柳月’这个品种,而且今年是第二次种植了。据他描述,“‘西湖柳月’看起来跟普通的黄菊花差不多,花型为狮拳型,上面像小孩子的手握起来,底下是宽卷的花瓣。”他的描述与官方记载相符合。
刘鸣谦告诉记者,他种植的‘西湖柳月’是一个晚花品种,在他的记忆里,老家河南下着雪还能看到它开花。“这个‘西湖柳月’是我师傅很喜欢的一个品种,我们那儿冬天没什么花,它冬天开起来很漂亮,所以师傅养了很多。”刘鸣谦说。
刘鸣谦表示,他的师兄们都已经改行了,只剩他自己还在做菊花杂交,师傅已经年迈,但师傅希望他把菊花传下去,不要断了。他养菊花也是对师傅的一个传承交代。
“现在国产的菊花品种很多都被遗弃了,大家更喜欢国外的菊花品种,传统菊花急需复兴。”刘鸣谦说。据他介绍,因为今年夏天回老家处理事情,没来得及照看,晒死了很多品种,现在手里的‘西湖柳月’和‘十丈珠帘’都还没开花,也需要“抢救”和精心照看。
“如果真的是‘西湖柳月’,我们会和这位花友联系,可以将嫩尖寄到北京,进行组培,让十大名菊再度集齐,有机会在斗菊擂台赛上集中亮相。”王海峰说。
那么,要等刘鸣谦培育的菊花开花后,才能确定十大传统名菊能否集齐了。
现把北京世界大观园留存的‘西湖柳月’开花照片附上,如果有见过‘西湖柳月’的读者朋友,欢迎联系本报记者,提供线索。
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留存的‘西湖柳月’照片
(本文图片来源: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