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什么样?怎么建?这个《标准》给出了答案

网站首页    苗圃苗木    公园城市什么样?怎么建?这个《标准》给出了答案

  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至今已有4年了,公园城市到底是什么样?该怎么建?
  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制定的《公园城市评价标准》于今年3月实施。近日,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生态保护专业委员会2022学术年会上,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城乡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王香春对《标准》进行了解读。

融合人、城、园三大元素

  《标准》明确了公园城市定义:将城市生态、生活和生产空间与公园形态有机融合,充分体现城市空间的生态价值、生活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发展价值和社会价值,全面实现宜居宜学宜养宜业宜游的新型城市发展理念。
  王香春总结,公园城市的建设关键在三点:人、城、园。公园城市的科学内涵是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基本前提,以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以满足与不断提升为宗旨目标,以城市高品质、有韧性、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绿色高效发展为保障,最终实现人、城、园三元互动平衡、和谐共生共荣。
  围绕人、城、园三元素,《标准》提出了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美好、生活舒适便利、城市安全韧性、城市特色鲜明、城市发展绿色、社会和谐善治7个重点建设目标,涵盖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

首次提出多项原创指标

  《标准》的编制以问题导向出发,借鉴徐州、成都、上海、杭州等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经验,并广泛参考了近几年国内园林绿化和景观建设的发展与需求,首次提出多项原创指标。
  一是参考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设置“蓝绿空间占比”,引导各地城市强化对各类绿地、水域等生态空间、生态要素和生态资源的统一保护。
  二是针对全国各地普遍存在乡土植物推广应用不足的现状,首次提出“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中乡土植物和本地适生植物苗木使用率”指标,以引导各地园林绿化等主管部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落到实处,确保乡土植物苗木本地生产、就近保障供应。
  三是基于对成都等地实践探索的总结分析,设置“公园化生活街区示范区”“公园化功能区示范区”等独创指标,引导城市由点到面,逐步推广践行公园城市理念,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宗旨目标。

建设公园城市绝非“一刀切”

  之所以选择在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首先是成都拥有良好的生态本底:地处四川盆地西部、青藏高原东缘,生态环境优良,2021年,成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0.3%。其次是成都发展活力强劲,产业基础扎实,创业氛围浓厚,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近2万亿元,人均GDP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具备建设公园城市的坚实物质基础。
  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水平等差异,《标准》对公园城市的评价指标分成两项:基础项和引导项。其中,基础项为必须评价的内容,是公园城市应满足的底线要求;引导项是指引未来发展和提升方向的,引导各地实现更高的目标,并且突出地域特色和城市个性。
  同时,公园城市建设目标被分成三级:初现级、基本建成级、全面建成级。王香春介绍,这是考虑到公园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各地城市可以对照指标,明确自己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并结合自身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实力,设立公园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目标。
  针对不同层级的同一评价指标,其类型定位和目标值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随着等级升高,对城市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王香春认为,《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虽然借鉴吸收了部分先行先试城市的实践经验,但仍然需要更多城市在公园城市建设实践过程中予以检验。通过标准实施,摸清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水平的城市开展公园城市建设的各项指标底数、未来发展目标等,以实践经验优化《标准》提出的指标和阈值。

成都锦江河道两岸绿化景观

(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

2023年1月3日 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