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行道树难“成材”?这些问题得重视

网站首页    苗圃苗木    为什么行道树难“成材”?这些问题得重视

  杨树换银杏、柳树换罗汉松……近年来,有些城市热衷于“换树”,行道树挖了栽、栽了挖。前期缺乏科学论证,后期没有精心管护,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城市景观也并不理想。那么城市行道树到底该如何种养呢?

选什么树?

  四川苍溪县某街道最初选择雪松作为行道树,但没过几年,路边的雪松老枝松散、小枝下垂,于是换成了高大挺拔的杨树。可是杨树栽下去后长势不好,又换成了梧桐。没想到,梧桐落叶多,又准备换成榕树、银杏。那么榕树、银杏真就合适了吗?究竟如何确定当地到底该选择什么树种作为行道树呢?
  “行道树的树种选择应以当地古树为参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高级农艺师赵定国告诉本报记者,100年以上的树木可称为古树,古树是经过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优胜劣汰留下的活体样本,具有很高的研究和使用价值。
  这些古树对当地自然环境经受了上百年的考验,其优势性状,正是行道树应该具备的。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古树不尽相同,以古树树种作为行道树使用,还能避免全国行道树千篇一律的问题,利于传承历史文化记忆。
  赵定国认为,我们应充分利用古树树种优势为行道树种植服务。各省、市都有自己的古树名木办公室,存储着当地古树的编号、品种、地点、树龄等信息。“我们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把分布地点广、数量多的古树树种,按不同性状分类,作为当地行道树的推荐树种。”他说。

如何配置?

  “一座城市可以选几个主要树种,分别布置在几条主干道上,同时配合使用一些次要树种。这样不仅有利于丰富城市风貌,还能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大连德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园林绿化工程师王立山告诉记者,行道树应具有优美的树形,春花秋色的季相,夏季的庇荫效果,避免单一化。他总结了行道树种植的四个注意事项。
  1.整体规划兼顾近期与远期。通常情况下,行道树从栽植到形成景观效果,需要5至10年。考虑树木生长习性,不能经常更换移植,所以行道树的整体设计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确保近期和远期的效果。
  例如慢生的行道树(银杏)在种植初期规格小,可配合一些速生树种(美国红枫)来保证近期效果。而速生树种虽然见效快,但容易老化,需及时淘汰更新。
  2.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结合。城市行道树的生长环境比较恶劣,首先要做到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如国槐、白蜡、法桐、七叶树、银杏、垂柳、元宝枫、榉树、馒头柳、栾树等。也可考虑一些经过长期驯化适宜当地生长的外来树种,如欧洲小叶椴、美国红枫、秋紫蜡、鹅耳枥、北美红栎等。
  3.观赏效果、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道路绿化乔木在外观上要符合美化、香化、彩化环境的要求,尽量选择树干健壮、分枝点高、冠大荫浓、有花、有彩、展叶早、不落叶或落叶晚且落叶期整齐的树种。
  北方落叶行道树品种较多,树种选择除了具有观赏性、抗污性,还可具有药用和经济价值,如银杏、元宝枫、欧洲小叶椴、杜仲、暴马丁香等。尽量避免使用果实可食用的树种,如芒果、柿子等,避免行人冒险采摘,以及落果期危及行人和车辆安全,污染道路等,给交通带来隐患。
  4.道路功能区分需要树种多样性。不同功能的道路对行道树的要求不同,交通主干道、快车道宜选择树干笔直、不遮挡视线、耐粗放管理的树种。商业区、步行街的绿化树木不能过高过大,种植不宜过密,否则不能反映区域繁华的特点。居住区行道树常选用树冠适中的树木,旨在营造幽静宜居的氛围。
  王立山建议,行道树可以和下沉绿化带结合,选择耐水湿树种,如水杉、落羽杉、枫杨、梓树、水曲柳、秋紫白蜡等,打造海绵城市,营建人车分流的安全优美景观。

怎么种养?

  “因杨柳飘絮、法桐飞毛,或因地方主政领导的好恶,频繁更换、乱砍滥伐行道树的做法不可取。”北京琳海植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洪根告诉记者,没有完美的行道树,科学利用和合理养护可避免很多问题,以下三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1.种植前做调查,避免树冠和建筑物、电线、电缆等争空间,防止地下管道、光缆等对根系的影响。还需注意行道树的形态与街道两边建筑物的协调性,与街道主题风格的关联性等。考虑树木分枝点高低对车辆通行的影响,以及根系隆起对道路的影响。
  2.种植时避免小穴栽树,尽量扩穴深挖,改良土质,创造有利于生根的立地条件。避免深栽和浅栽,注意土壤质地和种植层深浅对树种的影响。有硬景铺装的街道需要留穴种树,保持根基土壤的透气性,避免铺种草坪、地被、绿篱等。
  3.行道树种植后的前几年,北方地区建议做好防寒保护。行道树内侧受高速通行车辆影响,瞬间风速很大,热量散失快,不耐寒树木要注意防寒。病虫害高发树种要做好实时监测,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及时防治。道路除冰时,注意融雪剂对树木的影响。
  孙洪根最后强调,行道树受道路热岛效应影响大,根系生长受道路硬化和硬景铺装影响大,易出现次生性问题,需要加强水肥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增强树势。

防“伪科学”

  道路扩宽、路面提升、管线下地等行为,极大地破坏了城市行道树的根系和地下生长空间。有些地方打着建设海绵城市的名号,在种有行道树路面的透水铺装下使用不透水、不透气的混泥土打底,破坏行道树原有的透气性生长空间。
  南京万荣园林实业有限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吴锦华告诉记者,类似的行为可能导致老树突然断枝、倾斜、甚至倒伏……虽然发生概率较小,但危害性极大,且有逐年增多趋势。
  今天夏天,南京遭遇了连续40多天的高温干旱天气,该市独特的城市名片———法桐行道树,有的枝繁叶茂,有的则出现了大量落叶、甚至枯死现象。
  据吴锦华统计,出问题的大多是近5至10年新建道路栽植的法桐,而七八十年代种植的老法桐虽然冠大叶多,却很少受影响。其主要原因是新建道路的法桐地下生长空间受限,而老法桐根系生长广泛,地下空间稳定,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
  行道树地下生长空间遭到破坏,受损根系腐烂、长势衰弱,病虫危害也随之加重。吴锦华表示,根据调查,南京部分法桐的天牛危害已从主干向枝顶蔓延,在高空形成诸多带有虫孔的险枝。一旦受刮风、下雨等外力影响,受损枝条极易断裂,危及行人及车辆安全。目前,该市已采取降高修剪来应对。
  吴锦华建议,行道树种植要“以树为本”,从规划设计阶段就预留出足够的地下空间,而现有的树池设计规范无法满足大型行道树的需要。他呼吁相关部门制定更加完善的规范,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为行道树的健康生长提供基础。例如北京长安街行道树三株连线或多株连通的方式,就对扩大行道树地下生长空间很有帮助。

南京中山陵梧桐大道的法桐树龄虽高,但枝繁叶茂,长势旺盛

北美红栎用作行道树

恶劣的种植环境导致树体倾斜


  (图片来源:王立山、吴锦华、摄图网)

2023年1月5日 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