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专稿——园林】PPP、地产走弱之后园林行业的希望在哪里?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
3年前,园林行业的从业者常拿一句话调侃,“2019年可能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当连续两年登上十大衰退行业榜单、今年风景园林学科又在新的一级学科目录中被删除后,大部分园林人早已没有了调侃、自嘲的兴致,默默地紧跟政策,深练内功,为不确定的未来拼搏努力着。
一张报表
2022年报要到明年才出来,三季报就成了观察园林上市企业一个重要的窗口,三季报的业绩也是今年园林行业景气状况的一个缩影。
与多数人的感受一样,园林上市企业业绩持续走低,创下了近5年来最差的三季报。27家企业总营收不到220亿元,共亏损近25亿元,东方园林亏损16.31亿元,创下了园林企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三季报亏损。
因新冠疫情导致的项目工期延迟、成本增加、账期延长、地产公司业绩不佳等,更加剧了园林企业,特别是大型园林企业的资金链危机。其中,受牵连最大的是地产业务比重大的企业,文科园林最后不得不转让控股权。据统计,今年已有6家园林上市企业因资金链等问题,转让、出售股权,多个企业的创始高管纷纷减持,均创下了历年之最。
从今年国家下达的各项稳经济的政策看,在基础设施上投资还是比较大的,但多数园林企业很难参与其中。一是因为现在的工程项目多是综合性的城市更新、生态整体打造等大项目,一般采取PPP、EPC模式,对融资能力、资质要求高,一般园林企业很难承接。二是央企国企的深入介入,生态、园林项目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留给园林企业的工程市场规模不大。
这说明,传统的地产、市政、生态绿化市场已经是存量市场。存量市场中,通过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将筛选出一批真正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原有的大批园林企业,多数会选择和头部企业合作,或转战区域市场、某一细分领域,也有一部分会不断尝试业务转型。
一个文件
今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要求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2022年全国建设不少于1000个城市“口袋公园”。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口袋公园”2万多个,《江苏省口袋公园建设指南(试行·2022)》等地方标准、指南陆续出台。
11月18日,2022年“口袋公园与城市微更新论坛”在深圳举办。专家的观点是,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放缓和存量时代的来临,城市建设方式也从大拆大建阶段进入局部提升、“微空间”改造为主的新阶段。“微空间”是实现公共生活场景与人民生活相适、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相宜的重要载体。“口袋公园”的建设既是园林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行业进入精细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其实,不止是城市绿化,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也面临可供绿化土地减少的问题,更多的绿化工程正在以“见缝插绿”的方式推进,包括“四荒”“四旁”及盐碱地等。这对园林企业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对于建设和项目运营来说,园林养护市场确定性更强,而且每年养护面积还在较快地增长。今年,普邦股份、绿茵生态等园林上市企业,还有环卫上市公司玉禾田、福龙马等,都在此领域发力,园林企业还将养护业务扩展到环卫行业。山东绿美生态环境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更是从昌邑一个县级市起步,将园林养护、环卫业务拓展到山东、江苏、河北等地,年营业额近2亿元。
一份名单
12月初,2022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发布。评审结果有两个看点,一是获奖项目由4年前的619项,逐年减少到今年的444项,减少幅度还是比较大的,这也反映出了园林项目工程量缩减的趋势。二是获奖项目中一线城市、省会城市的工程逐渐减少,县城、乡村绿化和水利项目在增加,由此可以看出园林建设的重心在向县域、乡村下沉。
特别是乡村的环境建设,给园林企业带来了又一个巨大的市场。据测算,我国乡村振兴投资规模至少在7万亿元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向与园林绿化相关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山水林田湖生态治理、文旅等。
今年,《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十四五”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关于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工作的通知》《乡村景观资源评价标准》等多个政策文件规范纷纷出台,各地住建部门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送科技、设计下乡活动。不仅园林股份等上市企业,大量中小园林企业也纷纷进入乡村环境建设市场,园林“下乡”将是今后几年的一个市场热点。
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今年在徐州举办,这也是该博览会首次在非省会地级市举办。
一场大会
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国际湿地城市”武汉设主会场举行,新晋的25个“国际湿地城市”中,我国占据13个。大会能在武汉举办,既反映了我国湿地保护建设的成绩,也能看出其市场潜力。
据统计,我国近10年新增和修复湿地80多万公顷,去年我国新增和修复退化湿地7.27万公顷。按照规划,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护率将达到55%,新增国际重要湿地20处、国家重要湿地50处,湿地保护每年的投资规模可达数百亿乃至上千亿元。
除了在湿地建设和水生态修复领域深耕,一些园林企业也开始涉足海洋生态治理。11月底,正和生态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成立了“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实验室”。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乡村振兴和湿地生态、林业碳汇等新兴市场,给创新能力强的园林企业又提供了新的增量市场。
“当机遇关上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园林市场从来不缺机会,在市场和信心跌入谷底时,创新创业精神是打开另一扇窗的钥匙。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