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袁宏道而创立,历经 280 年 这个日本花道流派与中国文人美学渊源深厚
一般来说,学习中国插花或日本花道的人,都了解袁宏道的《瓶史》。我国明代文人袁宏道的一生,三仕三隐,倡导“性灵论”。他于公元1600年写下《瓶史》,将他追寻的闲适人生、山水花竹和种种天地色相的乐事记载下来。这样的智慧与洒脱,历经400多年,仍让人倾慕不已。
《瓶史》不仅对中国的插花产生深远影响,1659年随同《袁中郎集》流传到日本后,在日本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
日本江户时代,著名花道家望月义想从阅读《袁中郎集》起,便一发而不可收地开始了对袁宏道美学思想的研究,并最终以《瓶史》的理论为基础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插花艺术风格——当时人称袁中郎流,后人称其为宏道流,并一直延续至今。
宏道流是研究《瓶史》最多的流派,也留存了大量相关文献和著作。宏道流崇尚清雅、道法自然,对花材、花器选择严谨,并且注重插花的礼仪、功能、场景。举例来说,宏道流根据插花形态分为清操体、将离体、润翠体、丘壑体、潇飒体、惹雨体等,追求通过插花作品来表现袁宏道想要表达的审美意境。
宏道流的花型有传承古典的格花,作品仅用一种花材,多不过两三种,为插花赋予诗词歌赋般的格律之美。袁宏道在《瓶史·宜称》开篇中写道:“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宏道流的格花也恰恰迎合了晚明文人“只取悠闲不取奢”的审美情趣。
宏道流的格花不借助任何人工辅助,仅用自然植物本身,就能完成宏大的作品。
宏道流又有新花、自由花等形式,新花中包含瓶花、盛花、挂花等。这些花型汲取了中国文人的插花思想,并且适应现代空间环境,具有不断变化的特性。
宏道流现任家元——第八代家元望月义瑄,早就从历代传承的文本中熟知袁宏道走过的每一座中国的城镇:湖北公安、江苏苏州、北京、浙江杭州等。在今年6月,受旅居京都的雅道研习者沈纯道邀请,望月义瑄携流传280年的宏道流插花艺术,回到了袁宏道的故乡中国。
学员中的乔伯良老师,是所有学员中年龄最长的一位。他是中国最早一批插花技师,在山东、天津等地传播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多年,又兼修书画,拥有丰富的教学阅历。“宏道流有传承,有理论,也有十分成熟的技法,且逾百年而不衰。有了传习经历再看《瓶史》,让我更加心领神会。”乔伯良说。
“不要踩地上的花木,要轻轻越过。”在插花课堂,望月义瑄时时流露出幽默风趣的性格,他是一位充满创造力的艺术家,同时也是尊重传承的教学者。为什么格花要从清操体开始?为什么宏道流格花不对花枝作出固定长度和比例的要求?怎样用自然的手法处理花枝而不折断?望月义瑄为首次接触宏道流的学员,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深邃优雅的宏道流艺术的精髓。
望月义瑄(右四)在指导学员插花
(本文图片来源:宏道流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