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石蒜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暨石蒜花文化交流会举办 业内专家为石蒜文化正名,为产业发展献策

网站首页    苗圃苗木    第二届全国石蒜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暨石蒜花文化交流会举办 业内专家为石蒜文化正名,为产业发展献策

8月17日至19日,“第二届全国石蒜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暨石蒜花文化交流会”在杭州植物园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以“石蒜研究与花文化”为主题,围绕石蒜属植物的种质资源、科学研究、种球产业、园林应用和花文化展开交流研讨。

 

“石蒜应该成为我国球根花卉产业发展的典范。”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会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青林表示,通过学研产的有机结合,加强石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科学与艺术、文化与产业的有机结合,促进石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石蒜工作者和石蒜爱好者的有机结合,做大做强石蒜产业。

 

刘青林强调,更为重要的是要为石蒜正名,不要用外来名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石蒜、金灯花的叫法,不要崇洋媚外,要有民族自豪、文化自信。同时,要依法、依规、依理保护好野生资源,坚决抵制采挖野生鳞茎。

 

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副会长暨石蒜专家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教授夏宜平指出,影响我国石蒜产业的三个关键问题是石蒜品种化、种球产业化和文化引领性。前两个问题如果解决了,将有利于解决石蒜野生资源的保护。

 

夏宜平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明确育种目标,加大育种力度,突破技术瓶颈,尤其是缩短育种周期,解决组培快繁难题;同时要挖掘石蒜属植物花叶不同出、耐湿热特性等独特性状的关键调控基因;建立石蒜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实现同源功能验证。力争将石蒜这一我国特色球根花卉的资源优势形成科研优势,再进一步转化为产业优势。

 

“‘出万枝而更明,冠众葩而不群。’早在南北朝就有《金灯草赋》,这是石蒜花独特的文化气质。有文化引领,就能更好地推广石蒜的多功能应用,促进石蒜切花、盆花发展。”夏宜平表示,石蒜花文化亟待正名,要弘扬传统花文化,正面宣传“金灯花”等传统名称,回归石蒜原本“富贵、优美、纯净、奋发”的寓意。

 

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副会长、江苏盐城大丰盆栽花卉研究所所长、石蒜育种专家潘春屏,在研究中外石蒜文化的基础上,分析了石蒜文化负面内容的形成、消解与转化,同时提出石蒜文化正面内容的挖掘路径和策略,以及石蒜文化创新的标准与范围。

 

杭州植物园石蒜育种研究高级工程师张鹏翀以“杭州植物园石蒜属研究回顾与展望”为题,全面回顾了该园石蒜属植物的引种、保育、育种的历程和组培快繁体系建设、国家石蒜属种质资源圃建设等,展望了石蒜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准确、高效的鉴定方法的建立,高效栽培和扩繁技术,规范石蒜品种的命名体系,石蒜属信息数据库建立,野生资源保护等内容。

 

会议同期,“首届全国石蒜品种展”在杭州植物园植物资源馆举办,共展出来自江苏、贵州、四川、重庆、湖北、上海、浙江等地的石蒜特色种质、变异类型和新品种(品系)120余个,16家科研院所、企业和石蒜爱好者精心选送石蒜新品种(品系)近2000支鲜花。

 

品种展上的广西石蒜非常珍贵,即使野外都很难见到。另外,石蒜‘君兰’这个品种,是我国石蒜属植物研究的先驱、杭州植物园原高级工程师林巾箴,用君子兰与石蒜杂交育成的远缘杂交品种,具有花色独特、生长强健的特点。

 

潘春屏作为本次品种展的总负责人介绍说,此次展示的石蒜地域很广,最远的来自2000公里以外。很多品种不只是新,更重要的是在于奇。“有很多花色,我也是首次见到。比如新品种‘绿意’,花色淡雅呈绿色。”潘春屏说。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主办,该分会石蒜专家委员会、杭州植物园(杭州西湖园林科学研究院)、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花境花园研究分会、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园林文化艺术专委会共同承办。

 

活动期间还召开了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石蒜专家委员会会议,举办了“首届全国石蒜花文化主题活动”。

2023年9月19日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