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举办 聚焦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8月19日,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西宁举办。论坛以“国家公园——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为主题,旨在共商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推动国家公园的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本届论坛举办了“国家公园—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主论坛,以及旗舰物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天空地监测与新技术应用、全民共享和文化品牌塑造3个主题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国务院参事葛剑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等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我国国家公园从无到有,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0年间,第一批国家公园设立,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恢复向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新路径取得积极进展;去年印发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布局了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科学擘画了建设全世界最大国家公园体系的宏伟蓝图。
本届论坛上,发布了国家公园保护建设三大成果。
一是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批复印发。规划期为2023—2030年,5个首批国家公园规划总面积23万多平方公里,其中三江源国家公园19.07万平方公里,大熊猫国家公园2.2万平方公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1.41万平方公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4269平方公里、武夷山国家公园1280平方公里。规划坚持保护优先、分区管控等基本原则,明确了边界区划、建设布局和弹性管理政策,规划了保护管理、科技支撑等重点任务。通过实施总体规划,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将得到有效保护,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适宜性和连通性显著增强,旗舰物种种群数量稳定增长,整体生态功能持续提升。
据了解,规划编制历时2年多,各级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全程深入参与,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形成了高质量的规划成果;布局了先进的监测体系、高水平的科研体系、完备的科普宣教体系;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弹性管理,推动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国家林草局副局长闫振表示,目前,国家林草局正在创建17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完成8个方面的创建任务,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新的国家公园的创建。
据了解,未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相关省区,强化总体规划执行的权威性、严肃性,全力推进总体规划落地见效,确保如期实现规划目标。
第二项成果是国家公园感知系统上线运行。国家公园感知系统是全面提升国家公园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信息化平台,由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科学研究、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等8个板块组成。该平台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会同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自主研发、开放共享的应用平台,利用最新技术对海量监测数据处理分析,为全面提升国家公园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自身保障。
提升国家公园监测监管水平,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林草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责。为健全统一规范的监测体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还制定、印发了《国家公园监测工作管理办法》《国家公园监测技术指南》,在全国建立统一品牌、统一标准、信息共享的天空地一体化建设平台。
第三项成果是《国家公园》首刊出版发行。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中国科学院创办《国家公园》月刊。该月刊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主管,是我国首个国家公园研究类中英文科技期刊。《国家公园》月刊将科学传播国家公园理念,聚焦前沿学术课题,全面反映最新科技成果,推动国际学术交流。
本次论坛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相关部委的负责同志、国内外科研院校的院士和知名专家以及部分驻华使节、政府间组织和国际组织代表参加论坛。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成果展、天空地监测与新技术应用展、美丽中国图片展、国家公园3D体验、自然文学和文创产品成果展同期举办。
三江源国家公园
(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