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快讯
《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 (2023年)》发布
本报讯8月15日,《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年)》发布,这是我国首部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系统总结了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历程、方法、成果和实践案例,提出了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思路和建议。
我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合计约319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30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30%,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通过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我国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完整保护起来,实现了对重要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珍稀濒危物种和栖息地的大规模、整体性保护。
(黄山)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已建成城市绿道9万余公里
本报讯近几年,我国多地都在大力推进城市绿道建设,这些绿道就像一条条“毛细血管”,串起了沿线的风景,装点着百姓的生活。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消息,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城市绿道9万余公里。其中,按计划今年各地应建设绿道4000公里,目前已开工近3000公里。
城市绿道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绿色线性空间。作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各地通过城市绿道建设,不仅串联起城市的绿色生态空间,更为市民提供了安全便捷的“上班路”“回家路”,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跑步道”“骑行道”。让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在一条条绿道中可观可感。
(柳永)
福建洛江:发展花卉产业扮“靓”乡村振兴路
本报讯近年来,洛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工作,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紧抓机遇,创新举措,于2022年首次举办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致力于搭建乡村振兴的展示交流、导师辅导、资源对接、项目孵化等服务平台,引导各界人才特别是广大青年人才关注乡村、投身乡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和活力。一年多来,在政府的扶持和项目业主的努力下,不少项目成功落地,发展良好。
其中,《富春花境农文旅》产业融合创新创业项目经过多次优化升级,现有成熟花境植物产品近200种,目前实现量产的达100多种。该项目每年对周边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带动了周边群众依靠闲置土地租金增加收入,涉及全村3个小组,30多户农户,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农户收入5000元/人,解决群众的就近就业问题,推动实现群众增收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庄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