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苗木行业领袖年会暨 2023 花木产业种业振兴大会在山东昌邑举办 “我国新花卉种类潜力世界最大”

网站首页    花卉园艺    第十四届中国苗木行业领袖年会暨 2023 花木产业种业振兴大会在山东昌邑举办 “我国新花卉种类潜力世界最大”

“全世界每年新发表的植物新类群10%来自中国,我国新花卉种类潜力世界最大。”

 

“我国鲜花主产区昆明生产花卉品种的80%至85%来自国外。”

 

“2017年起,我国植物新品种申请量稳居世界第一。”

 

“截至目前,国家林草局共授权植物新品种4000多个,但真正实现成果转化和市场应用的不到400个。”

 

这些让人“喜忧参半”的数据,来自第十四届中国苗木行业领袖年会暨2023花木产业种业振兴大会上的专家分享。

 

9月20日,2023花木产业种业振兴大会在第二十八届中国园林花木信息交流会、2023北方(昌邑)绿化苗木博览会期间举行。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启翔、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负责人郑勇奇、国家林业和草业局科技发展中心植物新品种保护处处长陈光、中国林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处副处长张炜银等嘉宾,围绕乡土植物开发与利用、种质资源收集、新品种成果转化等话题进行了研讨分享。会议由《中国花卉报》社、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主办。

 

重视乡土植物开发与利用

 

潜力很大,开发很少,这就是我国乡土植物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什么是乡土植物?张启翔在会上表示,不少人对此存在误解,认为在某一地区引种取得成功并栽培多年的植物以及归化植物就算是乡土植物。实际上,乡土植物是指没有任何人类直接或间接影响而在一个地区自然分布及起源演化的植物。它比外来植物更具有潜在的适应当地环境变化和应对极端逆境的能力。

 

据介绍,我国有3万多种高等植物,其中原产的观赏植物有7900多种,多数种类尚未开发。我国也是全世界20多年来发现植物新物种最多的国家,2000年到2019年,新发表4407个维管植物分类群,包括132个新属,3543个新种。“我国平均每年发表200个新种,占世界10%,且没有明显减缓的趋势,是世界公认的北温带植物大国,仍然有大量新的植物等待发现。”张启翔说。

 

对于我国具有突出特色的相关植物种类,张启翔列出了一组对比数据,包括全球杜鹃花1000种,我国650种;全球绿绒蒿45种,我国37种;全球乌头属植物100种,我国70种;全球岩白菜10种,我国6种;全球龙胆属植物360种,我国248种;全球椴树50种,我国35种。

 

此外,他还介绍了毛蕊花、贵州多星韭、郁金香、牡丹、胭脂花(报春花属)、蜡梅、兜兰、秋海棠、大百合、铁筷子、流苏树、榉树等我国具有资源优势的植物种类。

 

在乡土植物的开发实践上,我国取得了众多进展。如小报春品种的选育与示范,目前自主研发的‘紫霞’‘红花’‘罗兰香’等品种,花期长达4个月,可在北京露地过冬;在苦苣苔植物的利用和开发上,由原先的单型属(属内只有一个种)变成现在的174个,选育出‘启明星’‘翔鸟’‘北林之春’等众多新品种。此外,在马樱花杜鹃、滇丁香、湖北紫荆、野牡丹等乡土植物的开发和利用上,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张启翔还对河南四季春园林艺术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乔木紫荆新品种‘四季春1号’大加赞赏,认为其研发育种、营销推广、维权保护、联合生产、三产融合等针对一个乡土树种所展开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值得业内学习与探索。

 

多位专家呼吁,从业者要充分认识乡土植物优势,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改良观赏性和商品性,提高花卉产品品质。要始终秉持保护资源、创新技术、就地开发、适地应用的乡土植物开发原则。

 

重视种质资源收集及新品种转化

 

新优品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种质资源是品种创新的源泉。郑勇奇在会上强调,要夯实种质资源根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

 

我国国家种质资源库包括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和草种质资源库。目前,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初见成效,已初步建成国家、省两级和原地、异地、设施三种保存相结合的林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建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原地、异地保存库161处,布局建设了山东、新疆、湖南、内蒙古、海南、青海等6个设施保存分库,累计保存10万余份资源。

 

张炜银介绍,国家级林草种质资源库是中国林科院建设的全国唯一国家级资源库,收集保存资源13.7万份,助力我国成为全球四大林木育种研究中心之一。

 

中国林科院长期坚持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收集,9.1万份主要造林树种种质资源实现资源信息共享。该院评价筛选了杨树、落叶松、杉木、银杏等100余个树种的优良种源;完成了胡杨、银白杨、落叶松、枫香等多个造林树种的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研究及高质量苗木超大基因组、多个染色体级别用材林和经济林木的基因组图谱。

 

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对育种者最大的保护,也是对增强种业竞争力最大的支持。“我国已经成为植物新品种保护大国。”陈光在大会上重点介绍了林草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自2017年起,我国植物新品种申请量稳居世界第一;2020年林草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首次突破千件;2022年共受理植物新品种权申请1828件,授予植物新品种权651件。

 

在新品种申请数量井喷的同时,林草植物新品种转化率低的问题也引发关注。据2019年调查数据显示,林业授权植物新品种的转化率为19%至34%,62%的育种人新品种转化率在20%以下。

 

对此,有专家认为品种转化率低是因为我国植物新品种申请门槛低导致品种质量下降,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停止免收申请、审查和保护费,增加收费额度,从而促进授权植物新品种质量的提升。

 

为提升植物新品种转化率,2013年至2022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了34个林草授权植物新品种转化应用试点项目,涉及61个授权新品种。“2020年到2022年,国家林草局新品种办公室共有47个植物新品种权转让备案,这表明授权新品种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大。未来我们还将多措并举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同时加强海外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陈光说。

 

h14257a.jpg

 

2023年11月13日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