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盆面处理五法
盆面处理是盆景创作过程中比较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很多盆景作品的用盆、造型等都很讲究,但是盆面处理却有些随意,不是土壤裸露,就是草草铺上几块青苔应付了事,这会使盆景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大打折扣。
那么,如何处理好盆景的盆面呢?处理盆景盆面常用的方法有铺青苔、撒石子、布石、栽种植物等,这些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应用。
铺青苔
这是最为常用的盆面美化方法,有些盆景展还将其作为评奖内容之一。
“盆景无青苔,如人未穿衣”,可见青苔是盆景的重要元素。些许苔痕,如同青铜器上布满的斑斑锈迹,使人油然而生一种对时间的感叹。明朝袁宏道提出了“苔封”的说法,“苔封”一如“尘封”,点缀在枯枝和顽石间,如同护持一段遥远的过去,古趣盎然。
苔痕是禅意,也是佛理,冬天树木落叶后的“寒树相”作品中,若点缀以青苔,则能表现出枯寂中的生命和希望。
青苔的种类很多,盆景中较为常用的是葫芦藓,多生长在温暖潮湿之处,使用时可现去采撷。还可将带土的青苔置于常温下,自然干燥后放在塑料袋内存放,能够保存数月或更久,使用时喷水湿润,很快就会恢复生机。在湿润、光照柔和之处养护的盆景,时间久了,也会自然长出青苔。
铺青苔时应注意盆土的起伏变化,做到自然合理。切不可铺得像足球场的草坪,缺乏地面纹理的变化。铺好后应用喷壶向盆面喷水,借助水的压力使之与土壤结合牢稳,并需对接缝处进行修整,使之看上去自然和谐。需要强调的是,青苔喜湿润的环境,怕强烈的直射阳光,因此养护时(尤其是刚铺好的青苔)应注意经常喷水。
由于青苔对环境要求较为苛刻,很容易死亡,有人会使用仿真青苔铺盆面。尽管一些高档仿真青苔能够以假乱真,观赏效果也较好,但它就像一块塑料毯子铺在盆面上,影响土壤的透气性,时间长了会造成植物烂根,甚至死亡。因此,不宜将其长期铺在盆面上。
种植物
在盆面常常栽种一些小型植物进行装饰,以遮掩盆土、美化盆面,这类植物被称为“护盆草”或“盆面植物”。所选植物要求植株低矮、习性强健、覆盖性良好。常用的有天胡荽、小叶冷水花、薄雪万年草、玉龙草等。也可在盆面撒上草籽,甚至麦粒、谷粒,使其长出嫩绿的小苗,这种做法虽整洁美观,却缺乏野趣。
需要注意的是,盆面植物多具有生长迅速的特性,平时应注意打理,随时拔去过多部分,避免其根部在盆中缠绕,使盆土板结,透气性差。对于所保留部分也要注意修剪,避免杂乱粗野,影响美观。
对于大多数盆面植物而言,其株型及叶子的大小与光照有着很大的关系,光照越充足株型越紧凑,叶子也越小;反之株型松散,叶子变大。
布石
布石也叫点石,就是在盆钵中或植物旁边点缀观赏石,以起到平衡整体布局、稳定重心的作用。点石时应注意石与树要有高低参差,避免二者等高,形式可借鉴、模仿山野间的树木山石或中国画中的松石图、竹石图、兰石图等。布石对石头的种类要求不严,但形状和色彩要自然,不要使用人工痕迹过重的或鲜艳颜色的石头。还要注意不要遮挡树干的主要观赏点。
有的盆景树冠很美,但主干过细,可在树干旁边放置一块大小适中的山石,以避免作品头重脚轻;长方形或椭圆形盆钵中,一端栽种植物,可在空旷之处放置山石与之平衡;悬崖式盆景如果下垂的枝干过大,也可在盆面点石,平衡重心;为了营造自然和谐的地貌景观,也可用盆面布石法来增加作品的野趣。无论什么方法的布石,都应将石头埋入土壤,使之根基沉稳自然,避免轻浮做作。
撒石子
撒石子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一种盆面处理方式:在盆面撒上一层石子、陶粒、赤玉土或其他颗粒材料,具有整洁卫生、方便打理等特点,但同样易出现缺乏自然气息、匠气过重等现象。
对于蜡梅、梅花、迎春花等冬季或早春开花的植物盆景,为了表现其傲雪绽放的品格,可在盆面撒上一层白色石子代表雪景;撒一层砾石或风化岩的残片,则能展现沙漠地带的荒凉悲壮景色;如果是表现热带海滩风光,则可在盆面撒一层细小的浅色石子或沙子;还可在盆面撒上白色或蓝色石子,象征溪流、江河等水系。
综合法
根据不同盆景的主题,采用铺青苔、栽种小草、撒颗粒材料、布石等综合方法,能够将盆面处理得自然而富有野趣;再结合摆件的合理应用,更能提高盆景的艺术性。
无论采用什么样方式处理盆面,都要做到自然和谐,切不可做作。有人喜欢在盆面栽种一些雏菊、小菊等小型观花植物,但鲜艳的花朵不可喧宾夺主,否则作品会不伦不类,影响整体意境的表现。
磊落野山边(滁州市老科协盆景研究院)
春江水暖(姚乃恭)
丛林风光(张建民)
修剪后的护盆草翠绿整齐(王学忠)
一主揽天(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