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韩国花艺冠军 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
当两根如游龙一样的枯枝,灵动地插上了红色的南蛇藤、红掌、酸浆果,一种国内很少见到的线条感架构花艺,让全场1200多位观众鸦雀无声,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舞台上这位出彩的压轴表演者之一,来自韩国的花艺冠军吴勉的身上。
这是不久前落幕的第二十三届中国花卉零售业交流会上的惊艳一幕。吴勉,韩国花卉设计技能大赛(也称韩国杯)冠军,曾代表韩国参加2019年世界杯花艺大赛。天马行空的架构设计,加上充满东方神韵的花草线条,成为他的花艺风格标签。
“花是我存在的理由”
1989年,吴勉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选择从事花艺工作。“我在农村长大,每天和自然接触,自然对我来说是安身之处,是梦想,也是生活的理由。我特别喜欢波斯菊,因为它既柔软又能群集生长,能呈现出多种颜色。我喜欢用这样的花草插出轻柔的作品,韩国也非常流行轻盈感觉的插花。”吴勉说。
花草总是给人以季节感和生动感,四季如画的大自然如何在作品中复活呢?那就是把花草的自然姿态表现在插花中。这是吴勉把花和自己联系在一起的理由。
幸运的是,他一开始学习就遇到了有实力的好老师,带给他崇尚自然的德式花艺。德式花艺职业教育极度尊重花材价值,追求把花的一切,包括花朵、根、茎、叶等有特点的部分,都插在作品中来表现造型艺术。
德式花艺教育还有个重要特点:按照花的价值和形态分为大枝花、中枝花和小枝花。所谓大枝花,是指花枝长、花苞大,用少量花材就可以突显存在感并能吸引目光的焦点花,如向日葵、剑兰等;中枝花是指像玫瑰一样圆圆的花,它们是在大花和小花之间起到过度作用的花材;小枝花则是经常被用在作品底部或容器边缘的草本地被类植物。吴勉在制作作品的时候,会考虑到植物的生长规律,高枝高用,短枝矮用,让作品就像大自然的“复制”一般。
20多年德式架构的训练,让吴勉在架构设计方面随心所欲,变化万千。他的架构手工精致,穿透感极强。
“设计花艺架构时,要多观察自然、建筑物、美术作品、室内装饰。做架构就像绘画一样,只是将平面变为立体,要寻找造型和自然之美的和谐。而这一过程,每天从我早晨一睁眼就开始了。”吴勉认为,架构设计需要不断突破界限,不断打破重组,不断推陈出新,这样的训练能让一个花艺师快速成长。“不随波逐流,才是一个拥有前瞻性思维的花艺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吴勉说。
在清晨的植物中找到设计灵感
谦虚、低调,却痴迷于花草而不知疲倦,这是吴勉给人的印象。“我从来没有见过像他这样在插花中忘我投入的人,就连插花剩下来的花材他都用心整理,让每一枝花都是独立舒展的状态。”这是与吴勉同台作为零交会压轴表演嘉宾的倪志翔,对一起工作了5天的吴勉作出的评价。
从事花艺工作以来,吴勉经常是凌晨一两点钟睡觉,五点多钟就起床,外出散步。他会去外面的湿地里撷取一些自然的材料,像柳树的枝条,枫杨的芽穗,明黄的野菊花、油菜花,还有枯黄的蒲苇,以及不知名的藤蔓植物,都是他喜爱的材料。
“大自然是我们真正的老师。通过观察、感受,将自然气息完整地反映在作品中,这种灵感就是在清晨散步时从植物身上获得的。作为花艺师,如果不懂花材的生长习性,就不会有好的插花作品。插花要追求像大自然中的花朵生长一样,每一朵花都有各自的动向、色彩、质感,融合在一起时,才会诞生更加美丽的作品。”吴勉说。
所有的花都有花茎,茎在生长中受自然界日照、风吹、雨淋的影响,各自都有弯曲的形态,特别是动势和方向感差别很大。吴勉认为,把植物的这些面貌表现在作品中,作品就会像没有加工过的一样自然。直接采摘野生花卉创作的作品,总是能给人很多灵感,吴勉即便是去花市买花,也会更青睐那些野生和自然感的花材。所有花材都有自身的季节感和色彩感,根据花材的质感创作,每件作品都有不同的表现。
两家花校和7家花店
可能很多人想不到,像吴勉这样执着于艺术的人,在商业上也很成功。他在韩国的新村和江南有两家吴勉花艺学院,地铁站内的花店就有7家,而且经营状况都 很不错。
早在1994年,吴勉就创办了自己的花艺学校。时至今日,超过30年的从业经验,使他的花艺风格愈发鲜明,对行业的热忱也使他在花艺教育方面非常投入。学校将完整的韩国和欧式花艺教育体系相结合,已经培养了上千名花艺从业者,还有一些中国学生专门到韩国去跟他学习。
吴勉经常嘱咐学员:我们学习西方花艺,但不用完全模仿他们的风格。要制作属于自己本国风土人情的花艺设计。而对于中国学员,他更是鼓励说:中国地广物博,有很多值得表现的元素,要善于发掘。
吴勉对自然始终抱有感激之情。他一直声称得到大自然的馈赠,才让他的作品完美表达。他也坚信,自然风格的花艺可以很好地应用在商业空间里,这是未来的主流,作为当代花艺师要多去引导和运用。
“如果可以,我想一直插花到80岁!”这是吴勉从事花艺设计最大的梦想。
韩国花艺冠军吴勉
吴勉花艺作品
吴勉花艺作品
(本文图片来源:吴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