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晚香最动人——名师菊花插花赏析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秋末冬初时节,百花凋零,各地菊花却花开正盛,争艳斗芳。名师插菊,总能将菊花的那股精神,表现得令人心动而神往。
菊古称为鞠,《礼记·月令》记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菊如聚金,鞠而不落,故名鞠。菊与吉谐音,自古以来菊花都是吉祥长寿的象征。
古人常将菊与松、梅、兰、竹等搭配,表现晚秋景色。菊与禾本科的芒、荻、芦搭配也甚有秋味,而采菊东篱的题材更是经久不衰。
菊花开放的时间正值秋末,所以人们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九”与“久”同音,因此菊花在传统文化中有长寿的寓意。汉代时,贵族之间相互馈赠菊花酒,希望能够延年益寿。因为这些吉祥文化,菊花在宫廷插花和民间插花中都应用广泛。
晋代陶渊明偏爱菊花,写了很多关于菊花的诗。从那时起,菊花被赋予了高洁隐逸的品格,菊花也成为文人花的重要花材。在茶席插花中,一瓶菊花、一杯酒,风雅十足。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每年到秋冬时节,菊花开始怒放。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尤其是霜降过后,菊花渐渐凋零,我总会一个人傻傻地蹲在一旁,看菊花凋零的姿态——它的外围花瓣渐渐枯死,但花心却依旧艳丽。叶片自然下垂,枝条却迎风昂扬。我就会想起那句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因此对它倍加珍惜。”东方自然风创始人倪志翔说。
菊花的品格让倪志翔肃然起敬,插菊花的时候,他除了搭配深秋季节的植物外,还会加入枯枝,橙色、黄色、咖啡色等几种色彩的花材搭配在一起,似乎让他看到童年时,秋日菊花迎着阳光的姿态。
深秋时节,百花纷纷枯萎,菊花却以淡雅傲霜的风姿开放。五代张翊所著《花经》,将菊列为四品六命。明代张谦德所著《瓶花谱》,则将其列为一品九命。菊花是花中隐士,是高洁的花中君子。文人借菊抒怀,以菊言志,以诗词诠释菊花的品格。唐代元稹诗云:“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代白居易有诗云:“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2023年即将迎来尾声,花草树木于天地之间荣枯消长,终将回归大地山川。
禅花的菊花插花,以曲线入花,让曲、直、块三元素有机结合。“秋日最让我心醉的就是花市里品种繁多的菊花,大如满月,小似繁星,色彩斑斓。但菊花的枝杆多是直立且脆,不易造型,我便在枝干中插入一根铁丝,慢慢弯曲达到理想的姿态。”禅花门创始人刘明华说。
“攒三聚五头,大小宜相接。干要三五零……草石间竹节。”《芥子园画谱》中关于画菊的这几句口诀,是觉简今年在菊花主题研修中参考最多的几句,高度概括了菊花在画作中立体呈现。
禅花门作品
东方自然风创始人倪志翔作品
觉简花塾作品
(本文中图片来源: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