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花木之乡的蜕变与重生
平均每1秒钟就有15件花木快递从这里发往全国,大到几米高的造型罗汉松,小到盆径不足5厘米的多肉盆栽,一切皆可“电”。
在江苏沭阳县,常年活跃着1.2万名花木主播,他们将传统产业与电商融合,为当地花木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2023年1月至10月,沭阳花木的线上交易额达到269亿元。亮眼的数字背后,这个老牌花木之乡经历了怎样的蜕变与重生?
电商为产业注入“强心剂”
2023年,沭阳花木势头不减,最亮眼的成绩是线上销售额同比翻了一番,可见电商是一剂有效的“强心针”。
2017年,在时任新河镇党委书记袁堂初的带领下,“中国园艺淘宝第一镇”新河镇布局了家庭园艺板块,吸引了更多经营此类商品的商户。最近两年,此类产品线上销售的占比越来越大。在沭阳国际花木城,一位主营花境植物的商户告诉记者,她从业十多年,线上销售量最好的一个月达到月销售额的70%。旺季的时候,通过直播,每天能卖三四百单。“附近的专业主播也会来帮我们带货,还有的主播会按直播间粉丝的要求来找植物。”
电商不仅带来了销售额,也为产业带来了新变化。比如一直以来的植物新品种推广难题,过去生产商联合经销商做推广,时间长、费用高,效果也未必好。现在,一旦在网上走红,消费者就会自己来找货,甚至反过来影响生产。据沭阳国际花木城总经理黄铄捷介绍,2023年冬青品种‘先令’因植株密实、球感好,在小红书上迅速传播并成为爆款,被网友称为庭院灌木球里的“爱马仕”,沭阳花木城的‘先令’一下子卖爆了。因其生长慢、产量少,供不应求,蓬径不到1米的灌木球价格一度高达1300元。
当然,被小红书带火并在直播间里大卖的花木,主要是家庭园艺类产品。这类产品被视为花木产业的未来增长点,也适合线上销售。从淘宝时代起积攒了丰富电商经验的沭阳从业者,做起来如鱼得水。在沭阳国际花木城的电商区,记者看到售出的产品由专业工人直接打包,小件货被快递人员直接发走,更大规格的乔木则利用线上“拼车”“叫车”平台运输,因为订单多,车主就在花木城中央的广场上“等活儿”,商户或主播可以根据货物大小选择物流,非常方便。
传统苗木实现产业“突围”
目前,沭阳共有花木种植面积60万亩,分布于新河镇、颜集镇、扎下镇等地,从业者30万人,生产产品包括花卉、草花、灌木、乔木、盆栽、盆景、造型树等,种类齐全。
国内苗市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传统产品普遍面临着不小的冲击。比如主要定位市政园林绿化市场的乔灌木类产品,当前需求缩水严重,几乎没有走量。记者在当地走访时了解到,2023年,同样面积的两块土地,生产大叶黄杨的苗圃收入情况还不如隔壁种雪菜的。当地一个从前规模很大、实力很强的景观苗生产基地,也进行了转型整改,减少了种植规模,剩余面积不到原来的五分之一。
在沭禾园艺苗木基地,记者看见了200亩整齐排列的瓜子黄杨球,这是当地一个很有名的生产基地,2023年销售情况还算不错。负责人张新中告诉记者,基地的黄杨球采用高水准种植,每年修剪4次,保证球形饱满。因沭阳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在此生长的黄杨抗寒性更好,往南往北都能发货。这样的产品放在3年前一定是供不应求的,今年需求少了,但老顾客只要有需求,还是首选他家。今年,苗圃利润大不如前,但本着储备未来市场的打算,他还在坚持高标准种植,其中自然有很多无奈。
据了解,当地大部分还“活得下去”的苗圃都是张新中这样的经营模式——高标准、聚焦单一产品、规模合理。同时,也存在大量同质化严重、品质一般的苗卖不出去,每年吃着地租,让人发愁。
面对花木行情低谷,当地迫切需要一种能突出重围的产品——既要拉动当地花木库存消耗,也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新的高质量的增长极。立足本地花木与电商产业基础,沭阳县花卉协会(以下简称沭阳花协)深挖本地历史文化,试图通过盆景这一高端家庭园艺产品,进一步实现产业“突围”。
沭派盆景历史源远流长
记者在沭阳采访的一天里,认识了至少5位“胡总”。沭阳花协的会长与秘书长也都姓胡。
沭阳花协秘书长胡勇告诉记者,胡姓是当地大姓,在古代,胡氏家族出现过很多官位显赫的人。“沭阳的花木种植历史久远,也与位于沭阳县新河镇的‘胡家花园’有关。”据胡勇介绍,1495年,当地进士胡琏创建“胡家花园”,1672年,家族传人、时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胡简敬返乡守孝,对胡家花园进行拓建,栽植梅花、桂花、紫薇、刺柏、龙槐等花木,还以本地种植的铺地柏、刺松、黄杨为材料制作盆景并开展技艺交流。自此,花木种植与盆景制作在当地传播更广了。
2020年,第一届全国盆景职业技能竞赛在沭阳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盆景职业的全国性技能竞赛,来自全国各地的192名盆景高手展开激烈角逐。最终,前三名选手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所有获奖者均获得了盆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来自沭阳的胡江宏、方武、李志祥、李安、陈杰、张春和胡金宝等7人在竞赛中获得了奖项。
2023年,由沭阳国际花木城主导,选取本地艺术性较高的盆景作品开展“盆景矩阵直播”——同一件盆景作品,10余位带货主播同时在直播间介绍,以拍卖形式销售,单件盆景最高卖到了30多万元。截至目前,此类直播共举办了500多场,累计销售额超过2.5亿元。
采访期间,记者在颜集镇道路两侧看到很多盆景园,取材丰富,既有松柏类,也有杂木类,造型也别致多样。“我家做盆景20多年了,以中小型为主,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有人驱车来买,也有线上销售的。”一位盆景园主告诉记者。
“本地有很好的产业基础与积淀,这些财富以盆景为支点,带动了我们产业升级的信心。”沭阳花协会长胡红梅说。
完善本地盆景产业结构
得益于地域优势,沭阳市场上的盆景流通量一直很大,活跃的经纪人也带来了全国各地的盆景样式。相较而言,本地盆景艺术形式、品牌价值稍弱,省级以上专业盆景大师数量较少。对此,沭阳花协决定从文化与人才储备两方面,加强本地盆景文化品牌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提档融合。
2021年,沭阳花协与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王勇、王家学合作,成立了沭派盆景产学研团队,深入挖掘、整理和提炼沭派盆景文化。团队于2023年底完成了专著《沭派盆景文化演进史》,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文化动力。
王家学是沭派盆景文化研究者,他提出“沭派盆景文化是以沭水文化为主体,以人类大同思想为主线,融合了当地儒家文化、农耕文化和陶艺文化的艺术综合体”。沭派盆景“虬爪渔网扣,层叠云片飘”的显著特色,展现了历史、文化、自然和造型之美。
《沭派盆景文化演进史》中提出,当沭派盆景独特的“渔网扣”造型技艺与承载沭阳历史记忆的“五色石榴”结合,所带来的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契合,将产生更深远的象征意义。这将促进本地盆景进一步融入国内外市场,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传递和谐、共赢理念,成为促进不同文化交流的具象化表达载体。
人才培养是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基石。2023年,由沭阳花协主持,江苏省沭阳县园林绿化服务中心、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如皋市江海高级技工学校联合起草的《盆景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发布。该标准对盆景师的制作准备、盆景制作、盆景管养、技术培训与管理提出具体要求。
参与标准起草的江苏省沭阳县园林绿化服务中心胡宏伟告诉记者,最初职业名字定的是“盆景工”,后来经过大家商议修改为“盆景师”,“一字之差,改变的却是职业认同感。盆景师的工作是创造性的艺术工作。”他说。
胡宏伟介绍,盆景制作选材范围很广,当地生产的黑松、地柏、黄杨、石榴、榆树等都可以作为材料,一定程度上起到消耗库存的作用。通过盆景师培训并获得职业认定后,从业者在艺术造型等方面必然有所提升,能够通过制作、销售盆景,实现创收。比如,一盆简单造型的小型盆景,在抖音直播间的售价为30元至50元,而经过艺术设计与加工的同样规格的产品,价格可能提升到80元至120元。就最近线上销售来看,购买盆景的消费者普遍为三四十岁的人群。
“未来,本地盆景在花木产品中定位为中高端,坚持商品属性,价格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之间。”胡宏伟说。
合力为产业持续造血
当前,沭阳县花卉协会与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携手搭建平台、推进产教融合,驱动品牌发展。该校党委书记、校长尤洪法表示:“未来协会和学校将联手强化科研引领,筹建相关现代产业学院,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途径,为行业输送盆景造型、园林绿化、网络营销等高技能技术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2023年,“沭派盆景工匠”劳务品牌获江苏省批准,“沭阳花卉协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宿迁市职业教育沭派盆景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也分别挂牌成立。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负责人、宿迁市企业首席技师王勇表示:“沭阳县四分之一的土地都用于种植花木,职业学校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其家人从事相关产业。以前,很多人认为自己家里就是从事这个行业的,没有学习的必要。但经过几期课程的学习,大家的观念发生了改变,意识到不能再按照原来的方式经营了。”
2021年至今,沭派盆景产学研团队参编国规教材2部,立项省市级课题4项,培育学子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比赛中获得多项省市级荣誉。在立足学校品牌建设的同时,团队利用特色专业群开发“花乡传承”劳动课程,开展非遗进校园亲子研学之旅活动,该案例入选了2023年教育部文化“两创”成果展。如果说过去沭阳靠花卉苗木种植形成了自身特色,那么未来,地方品牌的打响则要依靠人才“苗苗”的培养。
培养“苗苗”的同时,针对当地产业发展,协会还做了很多事:成立花卉苗木服务中心,以官方网站“沭阳花卉网”为载体,主要承担投诉处理、信息服务、产销对接等功能,让沭阳花木更便捷地“链接”全国客户;组建园林绿化劳务中心,为解决花卉行业劳务用工难、用工贵问题,搭建园林用工单位和劳务者之间便捷的通道;为协会会员定期举办公益性花卉苗木技术培训,让会员学习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提高整体花卉种植管理水平。
立足产业,引领发展,沭阳花协先后获得了国家、省、市、县“四好”商(协)会称号;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荣获“沭阳花木节优秀组织奖”;2021年3月,沭阳县妇联还为协会授予“三八红旗集体”称号;2021年10月,荣获全县工商联系统“公益慈善先进单位”称号;2022年3月,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2021年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典型案例”;2022年6月,荣获宿迁市政府颁发的第三届“十家商会”称号;2022年7月,获得江苏省工商联系统“商会组织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