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为媒展现装置设计之美

网站首页    花店花艺    以花为媒展现装置设计之美

初见黄鹿,她身着纯白色的棉质长裙,一头乌黑的长发加上温婉的面庞,透露出一种典雅而知性的美。

 

很难想象,这位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姑娘常与扳手、锤子等工具打交道,是一位擅长将植物以及综合材料进行拆解、重组创作的装置艺术家。她将花艺与美术完美结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如今黄鹿的工作室营收稳定,她的装置艺术作品售价从几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最近我正在跟一个奢侈品牌合作,做一个

100多万元的装置项目。”黄鹿说。

 

从迷茫到专注90后女孩站上国际舞台

 

“2015年,我从四川美术学院插画专业毕业,那时候国内的插画市场还没有发展起来,自己一时找不到发展方向。”黄鹿说。

 

在从事花艺装置设计前,她曾有近两年的时间处于职业迷茫期,先进入游戏公司做设计,后跳槽到婚庆公司负责婚礼花艺布置,始终感觉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次偶然机会,她接触到比利时花艺大师Tom De Houwer的作品,用植物创作出的如同雕塑、建筑一般的作品,让她沉醉其中。在跟随Tom De Houwer学习空间花艺装置设计课程的时候,她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装置艺术是一种情感和意识的表达,而植物拥有天然的生命力,把花艺和装置组合起来,以花为媒介,以装置艺术为表达形式,更能引起共鸣,这种形式在国内并不多见。”黄鹿说。

 

2018年黄鹿艺术工作室在四川省成都市成立。由于知名度低,最初工作室生意冷清,她借助短视频展示自己的作品,才赢得了第一批客户。

 

让她“一战成名”的作品是使用了3000支黄金龙柳、2000朵小雏菊,耗时10个小时完成的花艺装置作品——《她看起来,像个太阳》。

 

“这个作品是一位沈阳客户预订的,放在艺术空间入口处的花艺装置。”黄鹿介绍,考虑到北方气候干燥、阳光充足,她特意选取了颜色温暖又耐存放的材料。这件作品受到了比利时Fleuramour艺术展策展人的青睐,邀请她参展。

 

比利时Fleuramour艺术展素有花艺届“奥斯卡”的美誉。2019年,她带着第二版作品《她,看起来像个太阳》亮相该展览,成为为数不多的中国参展花艺师之一。而她的第三版的“太阳”作品“照耀”到了北京,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

 

自然与艺术相结合让艺术由“感”而发

 

熟悉黄鹿的人都知道,她的作品中蕴含着不同于装置和植物本身的力量,突破空间的植物就像一种象征,肆意生长的花草在有限空间里爆发出极强的生命力。

 

比如她的花艺装置作品《耶》,将白绣球和芒萁重塑在大小不一的球体上,层层叠叠的重合像厚厚的椰蓉落下。通过对鲜切绣球和芒萁艺术化的加工,原本短暂的花期得以延长,随着时间的沉淀,白色向米色慢慢渐变。海浪的白、阳光的暖、椰蓉球的香,都浓缩在这个落地于海边的装置上。

 

2020年,她在成都举办【合·生】装置艺术个展,这是国内最早与当代艺术结合的大型植物装置艺术展之一。开展当天,展馆挤进了1000多人,“之前我还挺担心不会有太多人来,看到这些作品这么受欢迎,我就放心了。”黄鹿说。

 

作为主展品的《能量收集器Ⅱ》,是两个由白色包装纸堆砌而成的树桩形状装置。“旁边放置了便签纸和笔,大家可以写下观展的灵感贴在作品上,整个装置就是要展现一个灵感的收集和分享的过程。”黄鹿介绍,该装置是由全国各地花艺工作者捐赠的废旧包装纸制作完成的,也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传达一种环保理念。

 

竹子与麦秆是黄鹿偏爱使用的材料。在作品《顺势》中,她将砍回的竹筒与竹条重新切割组合,将其弯曲成合适的弧度形成一种升腾而上的形态。而她以上万支麦秆为原材料,悬空而挂的装置作品《影》呈流线造型,宛若飞龙呼啸,动感十足。

除了竹艺,扎蜡染、青花瓷等传统元素在她的作品中也时常出现。

 

在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黄鹿使用当地非遗产品——夹江竹纸创作了两件具有浓郁传统特色和地域风情的装置艺术作品。其中一件是用“千张纸、百块瓦、十根竹”打造的《瓦屋·归一》;另一件是《瓦屋·家》:“一把伞,形似荷,瓦为肩,竹顶天,避风雨”。“听说现在这两个作品已经成为当地颇为热门的打卡点。”黄鹿笑着说。

 

“之前总出差,感觉对孩子有太多亏欠。刚好此前与顾家家居品牌合作奠定了一些基础,现在我逐步推出一些家居设计作品,既可做事业又不用再到处跑,也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和孩子。”谈到未来的规划,黄鹿说。除了运营黄鹿艺术工作室,她打算拓展新的领域,正在筹备家居氛围新品牌WaWoo的打造运营。

 

黄鹿花艺装置作品

 

(本文图片来源:黄鹿)

 

 

2024年9月10日 09:5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