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汇】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屈连伟: 为国产郁金香插上腾飞的翅膀

网站首页    花卉园艺    【园丁汇】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屈连伟: 为国产郁金香插上腾飞的翅膀

初冬时节,郁金香鲜切花陆续上市。目前,每束(10支)郁金香鲜切花的市场价40元至60元,其中白色和粉色品种数量较少,价格也更高。

 

“我国郁金香消费市场快速升温,但种球主要依靠进口,供应不稳定、品种选择受限等问题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花卉沈阳综合试验站站长、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以下简称辽宁省农科院)所长、研究员屈连伟说,“实现郁金香品种和种球国产化,是我们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

 

艰难探索郁金香国产化之路

 

走进辽宁省农科院的基地大棚,各种郁金香让人目不暇接。“这里是国内最全的郁金香种质资源圃之一,是国家级郁金香种质资源库,保存郁金香种质资源600余种,其中野生资源200余种,绝大多数品种市面上没有。”屈连伟说。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从2000年起开展郁金香新品种选育工作。2015年,屈连伟团队培育出我国第一个国产郁金香品种‘紫玉’。

 

2012年,屈连伟到荷兰做访问学者,迎来了郁金香新品种选育的转机。“那一年的时间里,我每天的生活轨迹就是宿舍、郁金香种植区、图书馆三点一线,收集、整理了大量郁金香科研资料,打开了眼界、学到了知识。”屈连伟回国后,马上申请成立了郁金香研究室。

 

为培育出更适应中国气候条件的郁金香品种,屈连伟团队以中国野生郁金香种质资源为父本,以市场上优良的栽培品种为母本,创新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培育观赏性高、综合抗性强的品种。

 

为收集野生郁金香资源,他多次带领团队赴我国野生郁金香资源的主要分布地——新疆天山地区,足迹几乎遍及野生郁金香的所有分布区。

 

针对郁金香育种周期长的难题,屈连伟团队创新研发出“胚抢救+气调库+日光温室”育种模式,加快育种进程,将育种周期缩短了40%左右。

 

截至目前,屈连伟团队已选育出27个郁金香新品种,其中23个完成国际登录,2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

 

自育品种向产业化发展

 

“今年,荷兰由于气候问题导致郁金香商品种球数量大幅缩减,进口郁金香种球供应困难,导致种球价格飙升,批发价格比去年上涨了40%。”屈连伟说,国产品种的市场推广愈显重要。

 

据了解,郁金香种球的繁殖效率很低,一粒籽球经过一个生长季只能繁出2至3粒球,只有1粒可作为商品球,另外的球太小,还需经过1到2个生长季才能长大成为商品球。从一粒籽球开始,达到可以进行市场推广的数量,大约需要15年的时间。

“目前我们团队选育的新品种‘幸运之星’,正在进行规模化种植。”屈连伟介绍,‘幸运之星’是赏食兼用品种,花期较国外品种早15天左右,抗逆性强,在辽宁省可露地越冬,而且高度抗退化,可实现一次栽种多年开花,非常适合庭院、草地和园林绿化栽培。此外,‘幸运之星’种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维生素C和钙等物质。

 

辽宁省农科院郁金香研究室主任邢桂梅介绍,今年他们与辽宁省凌源市花之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之屿公司),签订了‘幸运之星’成果转化协议,开展种球扩繁生产。

 

“今年公司试探性地拿出66平方米基地种植,收获‘幸运之星’种球近1.5万粒,实现产值3万多元。这样推算,亩产收益超过30万元。”花之屿公司总经理马新悦说,下一步公司将依托辽宁省农科院的品种和技术优势,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品效益。

 

“除市场化试推广之外,‘幸运之星’也在国家植物园(北园)、上海鲜花港等地进行了试植推广。”屈连伟说。

 

凌源市是国内郁金香的主产地之一,郁金香鲜切花销量占全国的60%。辽宁省农科院针对凌源地区培育出了郁金香新品种‘曙光’。

 

‘曙光’是以‘波兰之心’为母本,以我国野生阿尔泰郁金香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的新品种。它的花被片中部为深粉红色,边缘浅粉色,抗寒能力强,在东北地区能够陆地越冬,适宜做切花、盆花和园林绿化栽培。屈连伟介绍,现在团队正在加大扩繁力度,争取5年后推向市场。

 

他认为,未来国内的郁金香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实现国产化是大势所趋。他和团队成员将从花色和花型创新、花期调控、株型优化、功能性拓展、适应不同环境等方向入手,选育出更多郁金香新品种。“比如带有金属光泽、荧光色等独特视觉效果的,深紫色、墨蓝色、绿白色等颜色新颖的,以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和新奇花卉的需求。”屈连伟对未来充满期待。

 

h24315e.jpg

屈连伟

 

h24315b.jpg

‘幸运之星’

 

h24315df.jpg

屈连伟团队培育的郁金香杂交后代

 

(本文图片来源:屈连伟)

2024年12月24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