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专稿——花店花艺】跨界开展经营、传承传统文化、深耕技术技法—— 多元融合激活花店花艺发展新动能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新的一年。回首2024年,花店花艺行业并未迎来预期中的快速回暖,但这也不意味着行业就此消沉。穷则思变,变则通达。在从业者转型探索的过程中,跨界经营、中式插花与百变深耕三个关键词代表着行业新的商机与活力所在。
花艺跨界中的三个“最”
2024年,花店花艺行业有不少人创下了较高业绩,马不停蹄地接项目,一个项目的造价就高达百万元,他们中大部分都是“跨界”花艺师。
“最赚钱的跨界”当属花艺设计跨界到大型园林、景观、工业园区、软装设计等领域。滇派花艺名师胡子,承接了800万元造价的大理云朵花园设计项目;南昌“言午”花店创始人许军地,靠高端商场和网红步行街的美陈设计项目,实现年营业额千万元。
一些跨界到小型庭院、室内景观设计的花艺师,如花恋坊创始人赵广英和南派插花创始人雒南鸢,也都顺利实现年营业额超三百万元的业绩。
“最艺术的跨界”则是花艺设计跨界到雕塑、装置、家居甚至珠宝设计。不久前受邀参加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的宋涛,9月受邀参加上海“可持续阔叶木当代设计作品展”的王紫等人都有一个共同点:设计灵感源于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以出色的空间设计理念将花草素材与异质材料相结合。随着身份转为“跨界艺术家”,他们在花店经营上也风生水起。
与家居设计名师跨界联名后,一盆定制家居插花可卖三千元;将花艺元素融入珠宝设计中,一件珠宝饰品售价可达上万元,这些都是跨界经营的典范。
“最高雅的跨界”,是花艺师联合陶艺、书画界人士,推广生活美学理念。檏花道创始人汪享君与跨界艺术家合作,打造包含原创花器、生活器、字画、插花等产品的生活美学场景,“用艺术建立商业壁垒”,收获了不少忠实客户。
此外,参与城市美术馆、博物馆等举办的跨界艺术展,也是花艺师新的机遇。
“中式”“新中式”成主流
辞旧迎新之际,在花艺名师林惠理联袂国际花艺大师举办的一场架构花艺展上,令人惊叹于“东方插花的线条美”。西式架构中融入了青花瓷、山水神韵和留白等艺术元素,彰显了“中式”元素在当今花艺界的重要性。
以“一枝一叶”的简约插花收获全网千万粉丝的东方自然风创始人倪志翔,一个晚上的直播销售额可达百万元;楚韵花道创始人程新宗,以易学易懂的新中式插花,半年获10万粉丝;“95后”花艺师陈淽瑜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多次承接明星拍摄和高端商务场所的花艺设计业务;中华花艺济南教室的主理人李胜芳则凭借东方韵味浓厚的插花艺术赢得不少高端酒发布会的花艺装饰业务机会。
“‘中式’和‘新中式’是插花不能脱离的方向,我今年做年宵花设计,依然围绕这个主题。”大连鑫秀丽花艺咖啡主理人汉秀丽说。以传统插花手法设计年宵组合盆栽,让她的年宵花成为独一无二的高端产品,售价多在千元以上。而不管是到学校讲插花,还是为企业做沙龙,她也全部选择传统插花,因为“市场的喜好都在朝这个方向转变”。
百变经营,深耕技术
墨守成规在变革的时代必将被淘汰,灵活求变则往往能获得奇效。
前有共享单车,后有共享花店。贵州那沐野鲜花超市主理人吴小小鼓励自己的学员接单后来鲜花超市插花,超市提供批发价花材和技术支持。接到大型项目则由双方合作完成、分享利润。这一举措不仅带动了教室招生,也让花店生意更红火了。
此外,盲盒花礼、“关键词”订花、店员走上街头卖花、店主从事鲜花生产,这些新型的经营模式都避开了内卷,为花店赢得不错的业绩。
2024年另一个可喜的现象是:更多从业者“深耕技术”,以求强大的原创能力。
“大家学花艺不再单纯追求‘快’,转而谋求‘深’。从学会几种花束就着急开店,转变为进行系统专业的学习。他们更愿意花时间去优秀的花店实践,稳扎稳打地规划。”花艺名师曹小花说。这些变化与花店业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花店正从“卖花”调整到以花为主体,开展多场景综合经营。
花艺名师郑巧雪也有同感。2024年她组织花艺兴趣课20多场,每场有几十到上百名学员,其中很多人想深入学习。“学员的专注力跟以前很不一样,他们不是随便玩一玩,而是在认真地获取知识。”郑巧雪说,这让她对2025年的插花培训市场充满信心。
上海黄浦区插花花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相关负责人张颖认为,从业者越来越重视职业技能,业内专业插花培训师数量显著增加,极大地推动了行业向好发展。
鲜花正越来越多地走进大众的生活,装点日常场景、传递幸福和美好。不管市场如何变化,只要从业者不念过往、不惧未来,拥抱变化、找准方向、积极行动,前景定然一片光明。
以花艺作品打造的生活美学场景
中式风格插花受欢迎
商场大型花艺美陈项目
(本文图片来源:汪享君、许君地、觉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