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为翼 破茧成蝶
“刚上大学时,我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女孩,内向、腼腆、不擅表达。花艺设计不仅让我找到了宁静和快乐,更让我在不断的比赛和获奖中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自信,现在我整个人由内而外地改变了。”去年11月,在第四届全国插花花艺职业技能竞赛决赛获得职工组一等奖的张迪说。
张迪是00后,参加第四届全国插花花艺职业技能竞赛决赛时刚22岁,参加工作一年。因为手工技能出色,她不仅在花艺界脱颖而出,还涉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缠花的设计创作,作品同样精致巧妙。
“滑档”学园林花艺大赛屡获奖项
张迪在大学时就屡获花艺奖项,是破了学校纪录的闪耀新星。但谁能想到,她是高考时“滑档”才进入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学习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此前对花艺一无所知。
“当时园林课程中包含植物学和CAD制图课,因两位授课老师都喜欢花艺,所以每周设置了两节花艺课。”张迪介绍,那一学期她积极报名为省级插花职业大赛获奖的学长做助手,从此开始接触到比赛型的花艺设计。
“我们班有十来位同学都报了名,从打扫卫生、收拾桌面开始。我每周去工作三四次,有机会就用学长插花剩下的边角料动手体验插花,这与我的手工爱好非常契合,所以坚持下来了。”张迪说。
在入学之前,张迪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特长是什么,接触花艺创作后,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频次夸奖”——老师们说她作品精致、构图好、有想法,这让她增加了自信。“被老师选为种子选手参加花艺比赛,更激发了我骨子里的竞争意识。”张迪说。
不影响专业课的前提下,她闲暇时间都泡在花艺实训室,从模仿优秀作品开始摸索创新。老师们每次去观摩各类职业技能花艺赛事,也会把优秀作品图片带回来,带领同学们复盘、模拟、创新,再组织校级选拔赛进行层层磨炼。2020年,张迪凭借仅一年的花艺基础,首次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花艺学生组华北区比赛,获得了三等奖。
“那次比赛我险些空手而归,其实自信心还挺受挫,感觉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张迪说。从那之后,她不再“盲目看自己的作品”,而是潜心分析其他选手的作品,关注花艺界的潮流。传统插花,她着意模仿自己喜欢的吴越流插花风格;西式花艺,则跟随上海的插花大师王志东学习。“当初跟王志东老师学习了新娘手捧等作品,王老师对花材的处理,特殊的上花手法、植 物的重组利用,以及特殊材料的使用比如毛线、竹片的运用,让我大开眼界。”张迪说。
她在花艺上越来越“开窍儿”了,第二次参赛就获得全国插花花艺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学生组三等奖,打破了学校只有省级花艺大赛二等奖的纪录。毕业前她又连续参加了四次省级和全国的插花职业大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观赏实用“两相宜”缠花设计充满童趣
去年底,张迪参加2024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暨插花花艺职业技能竞赛,一举夺冠。随后又拿下第四届全国插花花艺职业技能竞赛决赛职工组一等奖。这让已经一年没有好好备赛的她惊喜万分,直言这是“意料之外的意料之外!”这次全国比赛要求在三个小时内完成一个传统篮花、一个传统碗花和一个新娘手捧,张迪最满意的是自己的新娘手捧。当时主办方提供了一张身穿带有中国纹样礼服的模特图片,她在新娘手捧上做了弯月形贴片,丰富作品层次,突出传统文化感,与模特礼服相呼应。在花材选择上,她以蝴蝶兰为主花,精致且保水性强,即便放一两天也依然不影响作品的美观。
张迪坦言,因为时间紧张,很多选手在新娘手捧上不会加入太多技巧,但是她却应用了编织、黏贴、缠绕等多种手法,让作品更加精美立体。此外,她注重细节,把作品中所有的铁丝裸露点都进行了粘贴覆盖,不扎手、隐藏好,“更强的观赏性和实用性”是她分析自己获得高分的原因。
张迪平时还喜欢做一些花艺手工,曾用花艺材料银色铁丝做了一枚漂亮的造型戒指,把铁丝凹成蝴蝶样式的架构,粘上紫色洋桔梗花瓣儿,让蝴蝶的翅膀显得更加轻盈。张迪说这种铁丝在小时候吃的蛋黄派包装上见过,当时也用它缠在手指上想象着蝴蝶的样子做过戒指。现在这枚漂亮的蝴蝶算是圆了她小时候的梦想。她为它取名为“喜欢吃蛋黄派的小女孩儿成为了花艺师”。
值得一提的是,在花艺备赛上沉寂一年的张迪,这一年却并没有闲着。毕业后她入职了一家技师学院,担任花艺代课老师,并受邀在当地的品牌花店“技术入股”,一到周末就去帮忙。而对她“手上功夫”帮助更大的,是她的一个新爱好——缠花创作。
大学时张迪就很喜欢看一些手工博主的视频,她了解到汉服博主们的头饰多是绒花和缠花,就自学做发簪,后来又自己设计缠花。“每当学习或比赛压力大,我就会做个小东西出来,算是一个精神寄托。”她说。
毕业后,收入不高的她没法买很多花材插花,但又不想丢掉创作的乐趣,为朋友结婚做个缠花团扇,或者为自己做个缠花戒指,就成了替代品。
如今的张迪,已经获得了“山东省技术能手”的称号,下一个目标,她希望成为“全国技术能手”,“做一只传粉护花的蝴蝶,将花艺和缠花不断传承发扬。”她说。
张迪制作的花艺、缠花作品
(本文图片来源: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