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学武:提升非遗文化国际影响力
“为了让文化和艺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大众生活,我们不断在艺术性与实用性方面下功夫。”李学武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洛阳唐白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李学武以河南省洛阳市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牡丹为原型,以唐白瓷烧制技艺为基础,融合了手绘、捏塑、釉上彩等陶瓷技艺之长,集平面手绘、手工雕刻、手工捏制为一体,开创了新型陶瓷牡丹瓷。
将非遗与创意深度融合,牡丹瓷艺术品可谓造型百变:大到瓷盘、花瓶等陈设艺术品,小到项链、耳坠等国潮饰品。不同造型、不同用途的器型上,不同品种的牡丹花栩栩如生、灿然盛放。
多年来,牡丹瓷不仅作为纪念品,赠送给来自190多个国家的贵宾,还与时尚、科技元素融合,畅销世界市场,尤其受年轻人喜爱。
李学武的团队中有个16人组成的创新小组,专门负责市场考察与产品创意开发。牡丹瓷艺术形式与功能不断拓展,形成了陈设艺术、家庭装饰、饰品艺术等6大系列共千余种产品。其中,“小花匠”系列首饰,正是针对年轻人审美推出的“国货潮品”。
2024年,李学武带着小花匠“出海”了。“我们与新加坡、迪拜等地的经销商达成了合作。第一次去迪拜时,我带了5000件小花匠首饰,结果不到半天就卖空了。”李学武介绍,不仅海外华人对牡丹瓷青睐有加,随着中国文化在海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小巧精致的牡丹瓷,也受到当地众多年轻女孩的喜爱。
跨界融合永无止境,除了开辟海外市场,今年,牡丹瓷又与AI联动了。李学武制作了一款陶瓷外形、唐朝侍女造型的机器人,可以与使用者互动,日常对话并进行非遗文化科普。在出发参加两会的前一周,他还前往杭州考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寻找可与牡丹瓷结合的切入点。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学武将围绕“以中国陶瓷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话题提出建议。包括构建“活态传承”体系,守护文化根脉;加强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推动“文化+科技”“非遗+AI”融合创新,为非遗发展注入新动力;打造国际化品牌矩阵,提升中国非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等。
此外,李学武建议以特色非遗体验经济赋能文旅。“比如在国内开辟“陶瓷之路”跨境旅游线路,串联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湖南醴陵以及河南省内的钧瓷、汝瓷、牡丹瓷等产区,吸引国际陶艺文化爱好者来中国旅游、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他说。
全国人大代表李学武
(图片来源:由受访代表委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