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植”虽火 经营不易
踏入热植品牌“特殊气候”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温室时,率先映入眼帘的是垂直铁架上参差垂挂的鹿角蕨,与苗床上肆意舒展的花烛类植物错落交织,构筑出一个活力满满的热带植物王国。
“特殊气候”创始人吕天伟是位颇具魄力的90后。这位前互联网产品经理在2021年离职,从打造网红实体店起步,逐渐向上游延伸供应链,建起温室进行生产育种,后来又关停线下实体店专注鹿角蕨单品培育、主攻线上销售,凭借独到眼光和精准定位,将鹿角蕨产销规模做到了国内行业头部水平。
吕天伟带着他的热植登上过《GQ》《芭莎男士》等时尚杂志,也以嘉宾身份参加过真人秀综艺《灿烂的花园》等。在温室流动的绿意间,吕天伟向记者分享了三年创业的经历中,他淬炼出的商业哲思与感悟。
实体热植店的经营困境
吕天伟的创业故事始于兴趣与市场的碰撞。2019年,他因喜爱而关注热植(热带观赏植物)市场,发现彩叶芋、花烛、蔓绿绒等品种正在年轻群体中迅速流行。2021年,他与合伙人仅用14天便完成了从萌生想法到签约实体店的全流程,创立了国内少有的热植主题线下店“特殊气候”。
之所以取名“特殊气候”,是因为吕天伟认为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性,需要适宜的气候才能生长得更好,当你在家里拥有一整片植物时,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气候。
由于实体店开在北京繁华市区,房租、水电、人工等成本都十分高昂,为了节约运营成本,吕天伟不断上溯供应链渠道,先是寻找一手货源,然后又建设了自己的专属大棚,拥有了规模化供应热带植物的能力。特殊气候还在淘宝上定期直播,冲击全国市场。
即便如此,创业两年后,实体店运营仍很艰难。“当年花烛和蔓绿绒刚火起来,很多人还不了解,我们就在北京很大手笔地开了线下实体店,初期效果其实很好,生意也不错。但后面两年,考虑到运营成本问题,我们最终还是关闭了实体店。”吕天伟说。
关停实体店后,“特殊气候”并没有随之消失,而是转向了线上运营。
去年年底,一家全球顶流的热植园艺店铺因商业模式问题宣布永久闭店,吕天伟十分感慨:“实体热植店或绿植店经营不易,需要更多业态来支撑,比如咖啡饮品等。有自己的生产能力很重要,这样能一定程度抵御外界的价格波动,有利于持续经营。”
把鹿角蕨单品做大做强
线下实体店关闭后,“特殊气候”的主战场转移到了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农业科技示范园,这里有5000多平方米的热带植物温室,除了一小片供人观光体验的热带植物造景区,其他区域都用来进行鹿角蕨、花烛、蔓绿绒、龟背竹等热带植物的培育和生产。
吕天伟对商业模式进行了优化,一方面聚焦供应链与品牌策略,另一方面持续加强内容深耕,通过社交媒体强化热植养护知识输出,提升用户黏性。
“我们在运营上已进入良性循环,全网粉丝约10万,线上日销数百单,客单价600元到800元,是国内鹿角蕨领域的头部商家”。吕天伟说。
目前,鹿角蕨是“特殊气候”的第一大品类,占总份额的80%,有500多个品种,其中自育品种有100个。花烛是第二大品类,有200多个品种。
看好鹿角蕨产品的市场潜力,吕天伟决心用长期主义把鹿角蕨单品做大做强。“从受众角度来看,目前鹿角蕨和盆景类产品类似,消费群体以男性为主,我们男性客户占比60%到70%。许多人称鹿角蕨为垂挂类植物中的美学巅峰代表,是活着的立体画,有着无可取代的价值,随着国内园艺市场教育普及以及家庭园艺渗透率的提高,这一产品很有潜力进入大众市场。”吕天伟说。
从互联网跨界到绿植行业,吕天伟的创业历程印证了“热爱与商业的平衡之难”。他的故事不仅关乎热植生意,更折射出小众赛道创业者对市场、成本与初心的持续拷问。正如他所言:“创业像在丛林淘金,既要拼尽全力,也要学会接受砂石远多于金屑的现实。”
利用绿植打造不同的生活场景
(本文图片来源:特殊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