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养护开启园林新赛道 ——2025 京津冀园林机械设备操作技能大赛举办
在“用工难、招工难”,降本增效,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绿化养护作业向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近日,2025京津冀园林机械设备操作技能大赛暨园林养护新产品与新技术现场观摩会在北京市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大赛主题为“精工强技·智护美丽家园”。据园学(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张雷介绍,本届大赛共吸引400多人报名参加。
技艺比拼,人才辈出
为期两天的大赛,包括园林养护技能培训、笔试和机械实操等环节,经过初赛、复赛、决赛三轮比拼,最终从400多名参赛选手中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以及优秀团体奖3个和优秀组织单位奖5个。
最终,个人奖第一名由来自北京松山 源生态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磊获得。“我从事园林养护工作14年,这次参赛在技能培训和机械实操环节都收获很大。”成磊对记者说,虽然是第一次使用新能源设备,但很容易上手,而且轻便、噪声低、环保,一定会成为园林养护的发展趋势。
本次大赛设置了绿篱修剪、草坪修剪、高枝修剪与风吹落叶4个项目。“今年的比赛难度相比以前有所增加。初赛和复赛中,草坪修剪设备为手持式割灌机,到了决赛则换成了草坪车,绿篱修剪也从绿篱带变为绿篱球修剪。”大赛总裁判长陈子平介绍说,从往年4种设备的比拼增加到6种,选手们的表现可圈可点。
陈子平自1981年以来一直从事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是业内知名专家。他介绍,大赛的举办达到了培养人才的目的,有些选手连续两三年参赛,熟练度和专业度均有明显提高。今年参赛选手中,女选手比例再次提高,而且有两名女选手还获得了三等奖。虽然体力上不及男选手,但女选手细心的优点在园林养护中优势明显。
在河北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的推荐下,石家庄市植物园管理处首次派出选手参赛,其中范晓珑取得了三等奖的好名次。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活动第一天的培训内容,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国内知名修剪专家姚士才的修剪技术讲座深入浅出,不但让他掌握了很多新技术,将要点编成儿歌的方式更是令学习事半功倍。“回去后将和同事们分享收获,并运用在具体工作中,希望明年还来参赛,力争取得更好成绩。”他说。
从“传统养护”向“智慧生态”跨越
随着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不断进步,更先进、效率更高的园林机械已经逐渐被研发并应用到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中。“现在正是园林机械设备转型升级爆发的‘前夜’。”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北京市公园绿地协会秘书长赵康介绍,比如 很多企业已经在研发修剪机器人,虽然目前尚未应用到生产一线,但必然是大势所趋。
本次大赛中,选手使用的全部是锂电设备。“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为代表的众多城市追求绿色城市建设,城区绿化养护尤其是小区绿化养护中,用户对安全、轻便、静音、绿色设备的需求越来越高。”太仓安德烈·斯蒂尔动力工具有限公司市场推广主管孙世浩告诉记者,公司也在研发生产智能化产品,其中的斯蒂尔电池产品诊断仪,能够在电脑上对公司的锂电设备进行产品故障分析、电池健康状态监控和产品运行状态校正。
“从业15年,我还是第一次用锂电设备,比想象中功率大,而且也很轻便。”一位选手说。陈子平表示,希望本次大赛展示出的智能化、锂电化等前沿技术成果,能够引领园林养护产业向高效、环保方向转型升级。 本次活动中,北京琳海植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众多新款园林养护肥药产品作为新产品代表被展示观摩。“这种超低容量液剂是一款配合园林养护机械化、智能化发展的产品,是无人机喷洒专用产品。”公司市场部总经理左文冲介绍,虽然目前客户主要还是用喷雾器喷洒,有些“大材小用”了,但随着行业的升级,智能化养护是必然走向,开发产品必须要有前瞻性。
“本届技能大赛实现了选手园林养护技能的提升,并且以实景化方式展示了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应用。”赵康表示,希望北京能在推进园林养护行业新能源设备的更新上起到引领作用,通过“人机协同、绿色智造”推动京津冀地区从“传统养护”向“智慧生态”跨越,成为全国园林行业转型的标杆,助力区域生态建设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比赛现场
(本文图片来源:大赛组委会)